从726大罢免大失败,到8月1日赖清德宣布继续推823大罢免,其间民进党中央党部「726」当晚召开记者会,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宣称「看到更多台湾人坚定反共意志跟立场」。这是向外界示意民进党将推动又一场「反共风暴」。

民进党将「反共抗中」视为立足之本,第一波罢免失败后,第二波罢免仍将继续。这说明大罢免不是罢团促成的闹剧,而是民进党谋其私利的产物。除策画立法院之争外,民进党更意图继续用「反共狂想」,为其选举政治作铺垫,阻止两岸融合发展。

726大罢免大失败这一结果对民进党的衝击是巨大的。民进党罢团对被列为罢免对象进行的,所谓「亲中卖台」毫无逻辑的构陷,最终遭到台湾主流民意否定。这反映出岛内民眾对「恶罢」的忍无可忍已到了不得不爆发的程度。遭受如此重大挫败,在民进党歷史上也是无前例可循的。这刺激民进党抛出「反共狂想」,试图以掀起「反共风暴」、立即给在野党递出橄榄枝等举措,来化解危局。

8月1日,赖清德宣布继续推进第二轮823大罢免。赖清德为何还要拚?可从三方面看:

第一,及时对民进党的挫败进行遮掩。「民进党被联电创始人曹兴诚与激进罢团绑架,不敢得罪罢团」等说辞,只是对民进党继续搞大罢免第二波提供掩护。

如已请辞的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在其脸书上,轻描淡写地说:「罢免结果不如人意」,民进党要「承担责任」,感到「对不起那些工作的志工」。如赖清德发文称:「今天的结果,不是某一方的胜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败」,取消了检讨。

第二,担心基本盘动摇,担心民进党支持率进一步下降。为此,民进党决意将大罢免与政党对决拉开距离,减少对民进党政治基础的衝击。

大罢免大失败的发生与影响超过民进党的预期。民进党面临的已不是是否借大罢免生事或收敛的问题,而是涉及民进党歷史上累积的政治优势是否出现拐点的问题。如赖清德的「团结十讲」,效果就被证明不理想,连累到民进党的执政前景也遭进一步质疑。

面对726罢免的失败,凝聚党团意识、强化反中抗中立场,成为民进党的选择。这是823大罢免卷土重来的主要考量,并非赖清德个人性格好斗。如民进党总召柯建铭出面强调,第二波大罢免,是「党的决策」。而民进党如此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幻想鼓噪起一场凝聚台湾民意的「反中、反共、拒统」政治运动,打价值观牌,挽救大罢免,借以争取美国与西方的支持。

民进党下一步如何走?仍要从中美关系角度来看:中美博弈加紧,美国与中国竞争的三个主要领域:地缘战略影响力、科技创新和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治理模式,都与台湾有关,民进党当局一定会充分利用,以换取美国对「事实台独」的支持和对第二波大罢免的认可。

民进党身为执政党,为何如此着迷于大罢免?原因在于,谩骂和恐吓已经成为民进党的执政逻辑。搞第二波大罢免,意味着民进党执意要对大陆及两岸民眾,继续以「非理性」为「大杀器」。这是典型的赌徒心态。(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

#赖清德 #民进党的执政 #失败 #反共 #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