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普第一任时的国务院顾问惠顿和国安会幕僚长葛雷陆续撰文,对当前台美关系提出警示。儘管这类文章常夹带作者个人或所属机构的议程,但连番而来也反映台美关系正处于特殊的转折点,而且和可能年底举行的「川习会」息息相关。
首先,上周阿拉斯加「双普会」上,川普虽说要结束俄乌战争,但心里最挂记的恐怕是未来和习近平互动。因此,双普会结束后,川普脱口而出习近平曾说川普任内不会攻台。同时,重量级参议员葛瑞姆(Lindsey Graham)在双普会前提到,川普私下多次提到中国,并强调若让俄罗斯战胜乌克兰,下个遭殃的就是台湾。
按照葛瑞姆的说法,双普会和美中关系有三项连结。一是次级制裁。双普会前,美国参议院研议对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印度、巴西和中国大陆等国课徵高达500%的关税。可以说,制裁中国大陆是双普会要促成和平的重要武器。二是资源转向。一旦俄乌战争结束,美国才能把资源精力集中到印太地区,全力应对中共挑战,这是川普政府高层的普遍共识。三是示范作用。若俄乌战争以乌克兰失败告终,恐怕会鼓励北京对台动武。
当然,葛瑞姆的说法是要向美国社会宣传双普会,这也反映川普正同时下俄乌和台海两盘大棋,因此,川普对这两盘棋的策略可以相互参照。
基本上,川普上台后大幅减少援助乌克兰,一改拜登全力挺乌的立场,从而可以作为俄乌间的中立第三方。如此除有助促谈,还有很深的战略意涵。一是用改善美俄关系来解决俄乌战争,因为若美俄关系好,俄方顾忌美方,自不至于再扩大战事。二是用经济促和平,一则通过向盟友和对手汲取经济资源以扩大美国实力,一则用经济互利降低军事衝突意愿。
换句话说,川普常说的「以实力保和平」还要先通过「以经济扩实力」的阶段,而目前正处于「以经济扩实力」的阶段。
以此观之,川普第二任以来部分美国智库专家倡言「台湾不是美国核心利益」,明显是鼓吹川普政府从挺台转向中立。近来接连的台美关系警示文,同样可用来合理化美国政府降低支持台湾。虽然这些发声者都不是现任川普团队成员,但也可能是熟悉川普思维,并试图塑造公共意见。
然而,惠顿和葛雷的警示文更值得警惕。虽然他们所提出加强国防的种种策略都值得参考;而且,他们讨论民进党内部矛盾,或是检讨台湾朝野对立,好像也不是指责赖总统本人,但他们的文章凸显台湾面临重大抉择时难以达成共识的痼疾,等于告诉美国社会,就算美国愿意协助,台湾自己也不容易做出正确抉择,这很容易被有心人发展为「台湾难救」的谬论。相较于先前的「台湾非核心利益」论,「台湾难救」论更会耗损美国挺台的社会基础,对台湾的威胁更大。
持平来说,川普在台海安全的立场还有相当留白,到年底川习见面前,美国国内会有更多关于台湾的讨论。有鑑于此,政府应更努力加强国防,并谋求跨党派共识,而不是用国防议题进行政治攻防。
政府应切记,国际社会对台湾内部的指责和挫折感,不只是执政党部分派系或在野党形象受损,更是执政者无法凝聚共识、无力推动政策的负面标记。同样地,在野党对于国防预算和国防政策的处理也应该慎之又慎,若不赞同执政党的政策预算,也需充分说明原委,并尽量提出专业的替代方案。若朝野皆能如此,不只民眾对国防更有信心,台湾也必能更加安全。(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