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高关税做为一种战略性贸易政策工具,挑战过去基于成本最低原则所建立的全球价值链。跨国企业开始追求更高的供应链韧性,将生产线从远端外包模式逐步向「近岸化」和「友岸化」转移。

大家都在问:美国市场是否可被取代?答案是不会,至少可见的未来。以2024年资料,美国市场经济规模GDP占全球的26.4%、消费实力占全球的28%、货物与服务进口总额占全球的16%,金融体系高达60%以美元做为外匯储备,其影响力可谓无可比拟。

面对高关税与供应链重组压力,出口导向新兴工业国家须快速调整政策工具与产业布局。主要策略包括:强化区域合作网络,加入并深化RCEP、CPTPP等多边协定,降低区域内非关税壁垒。并与主要市场签署双边FTA,确保关税优惠与贸易便利。聚焦价值链升级,在中低阶制造外,发展关键零组件、模组化设计、系统整合等高附加价值环节。并投资智慧制造及绿色技术,抢占全球供应链节点。吸引优质FDI与技术转移,并透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培育在地高阶技术人才。

台湾为小型经济体高度依赖出口,在美中科技竞争下,面对高关税与供应链重组,须从国家整体与半导体领域两个层面同时布局,前者需强化多元市场与区域整合,后者为提高供应链韧性。台湾必须加速推动加入CPTPP、深化与美欧日FTA谈判,同时强化与东协、中南美及非洲新兴市场的经贸连结。

台湾半导体产业占全球晶圆代工63%市占率,在全球供应链扮演关键角色。面对关键设备与先进材料可能的出口限制,台湾厂商应採取海外布局与在地化生产的双轴策略,打造多极化产能布局。强化与美、日、欧供应链伙伴关系,确保供应稳定性与技术转移。投资上下游本地化供应商,降低对单一国家零组件进口的依赖。研发与人才自主,聚焦前沿技术。同时推动半导体人才回流计画,吸引海外研发人才返台。特别要强调绿色制程与永续发展,建立「绿色晶片」品牌优势,成为全球环保制程典范。

面对未来大趋势:多极化贸易秩序、地缘科技竞争常态化、智能与绿色供应链成为竞争主力、区域货币与跨境数位支付兴起。出口导向经济体如台湾必须把握区域合作、市场多元化、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等四大面向,才能在高关税与地缘衝突的变局中,稳住经济基本盘并持续创新成长。(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策略 #美国 #高关税 #强化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