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财务三支柱
退休财务三支柱

台湾迈入超高龄社会,退休理财规划却出现迟滞现象,根据台湾人寿与国立政治大学商学院共同发布《2025台湾高龄社会退休生态观察指标》显示,国人平均启动退休规划的年龄延后至39.63岁,且近七成民眾每月储蓄退休金不到1万元,显示退休意识虽逐渐被唤醒,实际行动仍待强化。保经业者提醒,退休不该被动等待,而是需要及早布局,可从医疗保障、长照预备及资产传承三大支柱着手,才能确保生活品质与未来选择权。

磊山保经新竹营运处资深业务副总郑家袖指出,退休规划的关键在于方向感,而非资产多寡,许多民眾将退休视为遥远的财务议题,实际上更应视为一场有目的的生活设计。从「想住哪里?」、「与谁相伴?」、「如何度过一天?」这些想像出发,有助于推算实际所需财务规模,进而形塑出更贴近自身节奏的退休蓝图。

郑家袖归纳出「退休财务三支柱」架构,涵盖风险转嫁、现金流延续与价值传递,是判断退休系统是否有韧性的关键指标。第一「医疗保障」,随年龄增长,重大医疗支出将对退休资产造成压力,提早安排保险与应变金是必需选项;第二「长照预备」,平均每人失能需长照7.3年,民眾应预留照顾自己的尊严资金,让未来能保持基本生活自主与选择的权利;第三「资产传承」,退休非终点,提前布局财务与税务配置,「留爱不留债」。

公胜保经指出,退休阶段主要有五大特点,包括固定工作收入终止、主要依靠养老金和过往储蓄、健康风险增加及医疗需求上升、可能需要长期照护、财富保值和传承成为重要考虑、生活重心转向休閒和自我实现,因此退休阶段的保险配置应更加注重健康保障和财务安全。

其中,随着年龄增长,医疗保障成为首要考量,可在保险公司同意的前提下,儘可能拉高医疗保障,并询问是否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重大疾病险产品,旅游期间还可加保旅平险附加伤害医疗保险。另外,应为可能的长期照护需求做准备,例如长期照护保险,在无法生活自理的情况下,需要人协助照护起居生活,或者部分具有生前给付功能的寿险产品,可用于支付照护费用。

年金保险则是确保退休后稳定现金流的工具,主要分为即期年金,满期后即可每年开始领取约定的保额;递延年金,满期后于指定年后才开始领取约定的保额。

公胜保经也建议,应重新评估人寿保险需求,例如调低保额,仅保留必要的寿险保障,用于遗产规划和财富传承;险种转换,考虑转换部分寿险为具长期照护给付功能的产品。

#保险 #财务 #长期照护 #寿险 #退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