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宝科曾拥有许多电子产品线,当手机按键被触控萤幕取代、光碟机遭云端串流淘汰,这家半世纪企业数度面临营运交叉路口。在总经理邱森彬引领下,光宝科转型有成,陆续退出数个毛利有限的市场,反手聚焦高功率伺服器电源与AI资料中心关键模组,重新定位为解决方案供应商,今年更于GTC大会获颁辉达「AI核心供应商」奖项,为50周年交出漂亮的新阶段。
回顾光宝科近年战略调整,几乎可用「断腕求生」形容。邱森彬自2021年推动「精实聚焦」策略,三年间相继出售相机模组、SSD(固态硬碟)、印表机与光碟机等事业,等同放弃近千亿元年营收。儘管营运滑落,却换来资源重整与获利结构升级,2024年,云端事业营收占比首度衝破4成,超越原先居高的资讯部门,正式达阵「433转型」的黄金比例。
一间老牌企业的转型关键不止于产品线重整,更是组织思维的全面翻转。邱森彬认为,光宝科过去以标准化低功率电源为主,在资讯与消费性电子领域拚规模、拚成本,但随红色供应链压境,获利已无太大上升空间,「不转型,就等着被时代淘汰」。
于是光宝科转型的第一步是拉高技术门槛。从原本60W~90W的笔电电源,跨入AI伺服器所需的7kW、33kW、甚至研发中的100kW高功率系统,不仅架构更复杂,也牵动散热、模组与监控等周边整合。光宝科在机构件、电池模组等基础技术累积下,顺势升级为整机解决方案伙伴。
以BBU(电池备援模组)为例,邱森彬透露,早在四年前即与北美CSP合作提出「BBU整合电源」构想,当时市场尚未成型,光宝科便投入设计与验证,如今终获全面应用。BBU可于断电时快速将资料写入SSD,确保记忆体资料不遗失,已成AI资料中心不可或缺的关键,也标志光宝科从「配合需求」走向「预见需求」。
营运策略上,光宝科选定深耕高价值市场,BBU与Power Shelf模组成为敲开美国市场的利器,不仅扩增德州厂产能,更规划砸下20~30亿元购地、打造4倍规模的新基地,并邀集机壳、滑轨、电池模组等供应链进驻,力拚2027年全面量产。邱森彬相信,与其让供应商自行设厂、成本转嫁,不如光宝科整合资源与共享管理,打造更紧密的供应群聚竞争力。
这套「群聚制造」逻辑,不仅回应美国制造政策需求,更使光宝科在AI伺服器供应链中建立不可取代的位置。以目前电源模组仅占整机成本约5%计算,即使关税提高,对CSP客户影响有限,光宝科仍能凭藉技术优势与交付稳定性,争取溢价空间。
对于未来展望,邱森彬坦言,内部成长终将有限,需透过对外併购开拓新蓝海。2024年,光宝科以25.3亿元入股日本工业电源厂柯索(Cosel),即是布局工控、医疗、自动化等利基应用的第一步。他强调,光宝要长大,不能只靠自己。
这场转型,不只是企业经营的策略选择,更是对产业变局的回应。在PC产业「毛三到四」(毛利率3%到4%)的时代落幕,光宝科选择从量变走向质变,并以AI伺服器为跳板,重新擘画另一条成长曲线。而这条曲线,才正要发光发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