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进入超高龄社会,近年政府与民间团体挹注不少资源投入终身学习领域,但目前面向几乎朝提供技艺或娱乐设计,新鲜感一过,参与者就感到疲乏,造成流动率高。学者认为,「青银共创」模式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关键,目前已有民间团体,如高雄隘堤咖啡及多间大专院校打造出成功经验。

高雄市立空中大学副教授张天雄表示,「青银共创」是透过跨世代合作,促进高龄者与年轻人间相互理解与学习的社会实践模式,近年在高雄、屏东地区有多个实验性场域逐步试作,由学术机构、地方社区、公益团体等,透过艺术、文创、教育等形式,营造跨世代合作的社区氛围,隘堤咖啡即是一例。

高雄市旗山区的隘堤咖啡,从咖啡师到服务生都是平均年龄80岁阿公、阿嬷,堪称全台最「老」咖啡店,便是青银共创典范。创办人陈宗卿从职业军人退伍后回到家乡,异想天开地发想,将社区关怀据点变身咖啡店,店名也取自英文Eighty(80岁),音译成「隘堤」。

隘堤咖啡第一代也是最年长的咖啡师、90岁阿嬷吴桂珍说,老人其实最怕孤单,「但在咖啡馆工作起来,就忘记自己老了」,不再苦守家中,等着儿孙回来探望,甚至有时候咖啡馆预约太多,还打电话叫儿孙不用回来,没时间陪他们。

陈宗卿说,隘堤咖啡自发想就是要成为营利单位,而不单是帮老人家消磨时间,透过咖啡馆营造社区特色,带动周边旅游产业;目前已渐渐打出名号,甚至与附近一共8个里,组成「山涧八里」联盟,开始发展地方观光产业。

许多大学也逐渐开始以青银共创概念开设学程,例如,台大D-School的「在地展龄:『家文化』专题」,让长辈和学生一起观看艺文演出、聊饮食文化及各种生活议题,产生世代对话;师大社教系「代间共学发展与研究」课程,整合邻里社区长辈与师大学生跨世代共学,举行AI游戏共玩、美容保养共美和社区深度走读等活动;中正大学的「青银共创跨域学分学程」与「青银共融社区生活实验室」,邀请长辈进校园共同学习,打造年龄友善环境,实际推动跨世代合作,鼓励青年返乡服务社区长者。

张天雄说,一开始的青银共创模式都属实验性质,但已有许多正面回应,显示共创模式让他们突破原先思维的固化,发现很多新的可行性,政府在资源运用方面也可朝此方向前进,让银髮人力可以完整被使用。

#咖啡 #团体 #模式 #跨世代合作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