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坦克轰鸣、飞弹林立。中国大陆再次以阅兵大秀「硬实力」,向世界传递国力自信。然而,真正令人关注的,或许并非出现在镜头前的钢铁洪流,而是隐而不见的战场——网路、航天与信息作战。当今世界的竞争,不再只是比拚火力,更在于谁能掌握数据、控制舆论、主导科技规则。这些「无形武器」才是未来战场上决胜的关键。
此次阅兵,整齐划一的步伐、精准无误的队列,固然彰显了军队纪律与毅力,也折射出大陆社会对秩序与集体意志的追求。每个标准化的动作背后,是国家机器庞大的组织能力与严格训练。然而,精神与意志的展示,若不能转化为面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智慧,终究只是一场华丽的表演。
阅兵亦是一场歷史话语权的角力。大陆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日」,在全球舞台强调自己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者的重要角色。然而,在过去几个月的抗战纪念回顾活动中鲜少提及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甚至刻意淡化其他抗战力量的贡献。这种「选择性记忆」虽能服务于共产党的政权合法性,却难以真正凝聚歷史共识。要在国际社会争取话语权,大陆首先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歷史,唯有如此,国际社会才会信服其道德立场。
阅兵同时也是对内的公关活动。透过盛大仪式凝聚民族自豪感,塑造国家强盛的形象。然而,对大陆广大民眾而言,最切身的并非航母下水或飞弹升空,而是房价、就业与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速放缓、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阅兵虽能短暂激发爱国情绪,却难以化解深层的社会焦虑。这正是共产党现在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在展示军力的同时,也在推销一套「中国方案」。不久前,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北京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意图以另一种制度选择挑战西方主导的秩序。阅兵背后传递的信息是:大陆不仅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更要在国际舞台上提供「另一条道路」。然而,肌肉只能震慑,不能真正的吸引。真正决定一国影响力的,最终是文化与价值观。
中国歷史中不乏值得世界借鑑的智慧——「天人合一」强调与自然共生,「天下为公」倡导共同治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呼唤相互尊重。如果大陆能将这些理念转化为现代全球治理的价值资产,则有望在国际舞台塑造出可信、可亲、可敬的形象。因为——硬实力很耀眼,但是软实力才永恒。
当大陆展示的是钢铁与纪律,台湾则或许能展现一种更柔性的文化力量,提供另一种让世界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只是台湾有意识到自己的重要资产吗?
阅兵是一场展示,但更是一份考题。大陆已证明自己有能力锻造钢铁之师,接下来,能否以文化软实力,说服世界接受「中国的选择」。只有当强大的军事后盾与普世价值愿景相结合,大陆才能真正完成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型。阅兵的烟火终将散去,而真正的胜负挑战,才刚刚开始。(作者为国际传播品牌战略顾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