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影视作品提案时,流行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作品到底是什么,像「电梯简报」一样,必须透过这句话勾起投资人兴趣、给予他们成功的信心,就像史蒂芬.史匹柏的名言,「如果一个人能用25个字甚至更少告诉我那个点子,那它可能成为一部很棒的电影。」《我家的事》的「一句话」就写在海报上,「你知道我们是多拚命,才会成为一家人吗?」看完之后再回头看这短短17个字,更明白其中的「拚命」意涵。

片中以彰化社头的一家四口为主角,姊姊(黄佩琪饰)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身世之谜,又看到弟弟居然在学校受到同学霸凌,看来清瘦的她选择挺身捍卫弟弟;妈妈(高伊玲饰)面对爱赌博的爸爸,用她的方式想改变这个家的命运;弟弟(曾敬骅饰)傻傻地长成了帅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照顾家;爸爸(蓝苇华饰)有时候能找同梯(姚淳耀饰)搬救兵借点东西,但无法诉说的内心话,谁能理解?

这部电影分成4个段落,透过4位主角的不同观点来看自己家,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小部分,而观眾则透过导演巧手解构时间序列,一经一纬织出这个家庭的细腻内在,一层一层看到全貌。许多关键段落不塞对白,全靠观眾自己融会贯通、前后呼应,反而更感动,彷佛自己也走进这个家庭,不由自主地成为「我家」的家人之一。

片中这一家人明明什么都缺,缺钱、缺水、缺精子、缺西装,却能活得不绝望,每个人的前方都有目标,尤其高伊玲饰演的妈妈,活得特别有力!这股精神让这出看似本土的电影格外活灵活现,一点都不陈腔,4位家人的演出令人惊喜连连,尤其曾敬骅饰演的弟弟,白目到令人鼓掌,是本片的喜剧担当。

连戏里的机车都很有戏,从三贴到四贴,看到家族的扩大,从等着接人到接不到人,象徵亲情的失落,都牵动剧情。真有脚踏实地的生活过才能有这么多接地气的描述,连曾敬骅啃颗社头特产的芭乐,都能让人会心一笑。

电影也呈现出社头袜子产业没落的大环境,镜头带着观眾看到袜子工厂的内部,短短段落交代原来我们的袜子是这样制造的,也看到当地员工面临的资遣、关厂危机。

在电影上映的同时,社头面临更严重的美国关税挑战,许多公司根本销不掉存货,每多做一双袜子,就多赔一双,只能全面停工,未来怎么办?而且不只是社头的袜子产业,台湾许多厂商面临关税挑战都岌岌可危,又有谁愿意为这些人拚命,陪着他们守护家人呢?(作者为作家)

#社头 #观眾 #弟弟 #自己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