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引起国际瞩目。这场美中领袖互动不仅是一次外交接触,通话本身更具有诸多战略意涵,尤其通话发生在美中关系高度对立、区域安全情势紧绷,以及台海衝突风险升高的背景下。

若从国际战略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川习通话」透露三层次的意涵:双边竞争可控;川普欲让俄乌战争排入议程,以及台海军事衝突风险低。

首先,从美中关系来看,川习通话显示双方在长期竞争格局中,仍有维持「最低限度沟通」的意愿。川普第二任期延续对中的强硬政策,无论在关税、供应链重组,还是军事部署上,都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然而,过度对抗可能导致战略失控。今年第二度的川习通话反映出双方领导人持续有意愿透过沟通来建构「护栏」。虽然无法带来双边矛盾的全面缓解,但至少传达出美中关系「竞争可控」的讯号。

此次通话,美中在TikTok股权重组问题达成共识,另在芬太尼管制上亦有进展。在通话中,美方强调了中国立场对俄乌战争走向的影响。尤其今年中共「九三阅兵」时,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北韩领导人金正恩同台,美国必然有所警觉。川普提出中方需减少对俄支援的期待,对川普来说,川习通话让他找到一个绝佳机会,将俄乌战争排入美中谈判议程,这次既然提到,就表示未来在「川习会」时,北京「应该」会有所回应。

台湾议题一直是美中关系无法被绕过的一块。不过从这次通话没有提到台海议题显示,美中领导人有默契避开这个容易破局的议题,好让后续的实体会面变得更为可行。更重要的是,这凸显台海情势虽然紧张,但双方都未认为急切,这种态度几乎否定中国大陆在2027年会武力犯台的推测。试想,如果台海战争风险极大,那么台湾议题是不可能被美方排除在议程之外的。

川普希望藉此次通话塑造「我一出面,万事搞定」的形象,TikTok的问题得到解决,直接满足了川普的需求。对习近平而言,与美国总统平等对话,有助于巩固其在国内民族主义的正当性。如果议程设计得当,能满足川普里子与习近平面子,则10月底APEC「川习会」基本可期。事实上,这次通话双方已对APEC美中峰会存有默契。两人也表达互访的意愿,但明年是否成行,仍待观察。

总结来看,此次通话展现了美中选择维持「最低限度沟通」的现实,虽无法化解深层矛盾,但双方充分展现「竞争可控」讯号,同时为后续APEC会晤、甚至是领导人互访铺垫氛围,看来美中均在对抗与合作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作者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中 #川习通话 #川普 #议程 #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