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权/达人小檔案
徐宏权/达人小檔案

徐宏权的职涯并非一开始就锁定环保产业,他早年在不同领域累积经验,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向。他坦言自己「个性上喜欢服务群眾」,这份特质一路延伸到后来的医疗与环保产业。 从医疗器材到循环建材,跨度看似遥远,但是核心精神始终一致,希望能藉由产业的力量带来正向影响。他没有刻意营造宏大的使命,而是以务实态度,把服务精神转化为具体事业,从个人层面的「帮助人」到社会层面的「造福群眾」。

捷绿盟的定位清楚,提供的不只是建材,而是一套能帮助企业减碳的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从事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生、应用,尤其专注于PCR塑料废弃物的创新研发与应用,生产出高品质的环保建材。

其产品主要是以回收塑料制成的环保塑木,适用于建材、家具、户外设施、模组化产品等,且产品可以多次百分百回收,具备降低碳足迹的环保效益。

让循环经济落地

一片看似垃圾的塑料,其实能变成最有用的建材。公司强调「0砍伐、0废弃」,不只做产品,而是创造一条能持续循环的产业链。

徐宏权说:「我们不是卖一块板材,而是提供一个让企业在合规之外,还能获得收益的减碳工具。」这句话点出捷绿盟的差异化,能把材料和碳权绑在一起,让减碳不再只是额外成本,而能成为投资报酬的一部分。

「减碳不能只是口号,必须转化为企业看得到的成果。」在实际应用上,捷绿盟的合作伙伴涵盖桃园市政府、环保署、海保处、工研院等公部门,甚至与可口可乐、台积电等知名企业合作回收废料,将其再制为园区设施。

打造MIT示范工厂

谈到下一步规划时,徐宏权语气特别笃定。他透露,位于杨梅的新工厂,腹地达1,200坪,其中200坪将规划为绿化空间。他希望这里成为亚洲第一座把「循环建材与碳管理」结合的示范工厂,不仅生产,更能展示、教育与研发并行。

他同时坦言,资本市场的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展开。捷绿盟目前资本额6,000万,已经规划在两年内推动IPO,估值有望提升至16.1亿。

对他而言,公司的扩张意味着要和志同道合的企业争取时间与资源。「气候变迁是和时间赛跑的事,垃圾永远不会停止产生,所以我们要让它成为永远的资源。」

放眼未来,低碳化将是建筑与制造业的必然趋势,碳税与碳权制度也将成为企业经营的新成本与新资产。

徐宏权认为,这正是捷绿盟的机会所在,「当市场被迫面对问题时,我们已经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除了产业升级,他也强调公益角色。

团队曾将回收塑料制成偏乡学校的课桌椅,并参与校园永续教育,让孩子从小理解循环再生的概念。这些看似小规模的行动,正与产业端的技术推进相互呼应,共同构筑一个「不只是永续,更是共享」的未来。

达人座右铭

减碳不是成本,而是最大的商机。

#环保产业 #循环 #建材 #绿盟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