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名医门诊挂号满檔,有业者看准商机,透过LINE加好友或虾皮等平台提供付费「代挂号」服务,每次成功代挂后收取400到450元,台大、马偕、北荣等名医都被当活广告,指名在服务范围内。民团批政府放任打乱医疗市场,衝击分级医疗。卫福部认为,这是违法招揽,10月初将发出函释,请地方政府卫生局查察,依《医疗法》,「代挂」业者可能面临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锾。

以网路平台招揽 老幼可免费

许多民眾习惯去大医院看诊,「代挂号」产业行之有年,民眾只要提供欲挂号的医师姓名、病人个资,挂号成功才收费,还可免费改期,若医师请假也可免费续挂,甚至祭出可免费帮65岁以上、3岁以下老幼代挂号。

业者强调,初衷是协助不擅长电脑操作、没时间守在电脑前的民眾,合法合规协助看诊,也都有缴税。另一业者则说他们很「珍惜医疗资源」,从未先抢名额再取消。也有业者标榜「AI科技」、「高速网路」,挂号成功率极高。

代挂号业者不只建立自己的网站,更在虾皮卖场刊登,甚至推出LINE官方帐号招揽客人。督保盟发言人滕西华说,此举已涉嫌广告,属于商业模式,政府必须重视。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到乖乖排队的病患,也会造成医疗市场的紊乱,病患被逼多花几百元才能看上病,且这笔钱不是医院、国家赚走,若精打细算,一些人会乾脆省去基层转诊,直接多花几百元上大医院,衝击分级医疗。

与黄牛票不同 属有偿委任行为

对于付费保证代挂到门诊号,卫福部今年4月立法院审议《社会安全维护法》,有将医院代挂号纳入讨论,但代挂与黄牛票的「转售」性质不同,是主动提供个资、付钱委托他人挂号,类似民法的「有偿委任行为」。

卫福部2023年亦曾邀医师公会、医院、相关团体,讨论如何因应医疗黄牛及代挂号行为。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刘玉菁指出,与会者多数「不建议将代挂号入法」,因为实务上有执行困难,且代挂行为反映民眾有此需求,例如想挂特定医师门诊、不会使用网路的年长者等。但此风不可长,在卫福部长石崇良指示下,决定面对此一问题。

滕西华说,过去推动卓越计画(医院个别总额)期间,因医院限号,衍生出代排队的「挂号黄牛」,医院24小时轮班的清洁人员一大早就去领号码,再将号码兜售,造成病患不管什么时间去都挂不到号,事件才爆发;石崇良担任医事司长期间,曾就此违反《医疗法》的行为进行惩处,如今出现网路代挂号,卫福部也应该出手。

有需求才有市场 恐存资安隐忧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则说,近年对于黄牛行为的讨论,多围绕在《社会秩序维护法》第64条的修法,但这条文已超过30年没改,如今的黄牛样态已和30几年前不同,不仅是娱乐、交通会有黄牛,医疗也会有,政府除了开罚,还要对网路平台祭出对策。

成大资讯工程学系副教授庄坤达指出,透过智慧代理机器人「代挂号」、「代订位」做法行之有年,技术上并不困难,但医院多半有基本的防护机制,阻挡固定IP大量登入。

儘管代挂号业者宣称「合法缴税」,但庄坤达提醒,代挂号行为涉及个资,一定有资安隐忧。业者透过LINE联繫,除了方便和成本考量,亦是掌握民眾帐号,未来也须防范病毒式行销。

一名专家私下则表示,「有需求才有市场」。现行健保制度造成民眾喜欢去大医院、希望找名医看病,现行最大问题是,回诊病人占掉大部分的门诊名额,新的病患进不来,若大家都容易挂号,代挂号业者就没有生存空间。

#挂号 #大医院 #医院 #卫福部 #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