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凭藉全球领先的先进制程晶片制造能力,正在成为全球AI大势的主要受益者。儘管面临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一增长势头仍然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与持续性。
今年前九个月,台湾电子产品出口大幅年增47.2%,占总出口的比重已超过七成,与传统产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虽然部分订单存在「抢出口」效应,但支撑台湾出口韧性根本因素仍在于电子产业结构性优势。
美国半导体关税威胁是影响台湾AI产业前景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电子零组件与资通讯(ICT)产品占台湾对美出口的近七成,占总出口16%,这一双重依赖构成台湾出口的脆弱性。但是,根据美国总统川普最新谈话,企业正通过对美投资,有效对冲关税风险,或将使得实际风险较预期更为可控。
台积电、鸿海、纬创等龙头厂商均已在美国加速或扩大投资布局,同时亦与辉达结成重要合作伙伴,在美国共同建设价值数千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这种逐步加深的产业合作将有助于在短期内降低半导体关税对台湾的衝击程度。
更多迹象显示,AI正从短期热点转变为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随着商业应用的快速拓展及中美两国政策的大力推动,AI产业料将迎来持续增长。辉达执行长黄仁勋曾指出,AI将如同电力与互联网一样,成为下一代关键基础设施。台湾不仅能够直接受益于AI带动的出口与投资增长,更可通过AI技术与本地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结构性问题。
儘管AI浪潮首波红利集中体现在台积电等晶片制造龙头企业,但是台湾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并不限于晶圆代工。从AI设计、先进封装测试及AI伺服器代工,眾多台湾电子企业均深度参与全球AI生态建设,并将共同受惠于AI应用从专业领域向广泛商业场景的扩散。
近年来,地缘政治和政府政策引导,台湾制造业生产线从中国大陆回迁趋势日益明显。相较于2017年,电子零组件行业外销订单生产比重在2024年提升将近8个百分点至62%,ICT产品生产比重更提升13个百分点至19%,均高于整体出口订单回流的平均速度,进一步提振本地投资与出口动能。
诚然,AI浪潮将助推台湾短期经济成长,对冲美国关税衝击,也为长期转型铺平道路,但其增长潜力仍潜藏若干隐忧:
首要挑战仍是美国关税政策。儘管针对半导体关税负担有可能低于最初预期,但其不确定性构成的风险犹在。其具体影响将取决于美国如何执行这些措施,以及如何界定企业在美投资的承诺标准。
其次,部分电子制造业转移美国的趋势,暗藏投资分流风险。为迎合美国AI发展战略,台湾领先企业加大在美高端制造与研发投入,或将导致岛内投资规模被一定程度分流。同时,美国高昂运营成本与潜在劳动力供应限制,也可能压缩企业利润空间,最终影响整体投资效益。
当然,若AI技术延迟推广,也有可能削弱这一整体趋势带给台湾的红利,特别是考虑到技术人才短缺、应用成本高昂、AI与现有业务流程的融合难度大等因素。此外,能源供应与基础设施不足、加之监管与治理框架尚不完善,这两大因素共同构成了外部制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