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恶性脑瘤,长期以来对病童与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临床仍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常伴随严重的长期副作用,例如认知障碍及次发性癌症,现在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找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标靶,为日后的脑癌精准治疗铺路。
来自阳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王琬菁教授与脑科学研究所蔡金吾教授的研究团队,结合小鼠与斑马鱼模型,首度揭开两个关键基因TTBK2和HUWE1在小脑发育与髓母细胞瘤生成中的核心角色,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
研究团队发现,TTBK2是颗粒神经元前驱细胞的「纤毛守护者」,能维持初级纤毛的稳定,让前驱细胞持续接受生长讯号而增生,而HUWE1在生长任务完成后,则负责降解TTBK2进而拆除前驱细胞的这根天线,推动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神经细胞,两者形成动态平衡,凸显纤毛在小脑发育中的关键角色。
然而,在髓母细胞瘤中,这个平衡被打破。TTBK2无法降解,导致颗粒神经元前驱细胞的增生失控,最后形成肿瘤。团队发现,抑制TTBK2不仅让肿瘤细胞失去纤毛,减少接收生长讯号,还能有效抑制肿瘤增生,这一发现让TTBK2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标靶。
蔡金吾教授指出:「脑癌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现行手术、化疗与放疗虽能延长病童寿命,但副作用极大,我们的研究显示,搭配精准阻断肿瘤的增生,有望降低传统治疗对脑部的伤害。」
王琬菁教授表示:「科学家一度认为初级纤毛只是演化过程中残存的痕迹,没想到它像真正的天线一样,是细胞接收外界讯号的重要构造,我们的成果不仅凸显初级纤毛在脑部发育的角色,更说明纤毛可能与癌症及抗药性息息相关,为脑癌精准医疗开启了新的方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