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署14日公布边境检验不符合食品资讯,共有13项不合格,其中1项为美国进口春麦,被验出真菌毒素超标,依规定须在边境退运或销毁。食药署说明,该船舱共载运1228公吨产品,由10家业者向美国同一制造商进口,将针对这10家业者提升边境查验频率。

食药署公布,一批自美国进口、以散装货轮装运的春麦,经现场查验检出赭麴毒素A 7ppb,依据「食品中污染物质及毒素卫生标准」,麦类原料赭麴毒素A限量为5ppb,因此该批产品必须在边境退运或销毁。

食药署北区管理中心主任刘芳铭说明,该货轮共有4个船舱载运春麦,其中3个船舱皆检验合格放行、1个船舱检出赭麴毒素A超标。该批产品由10家业者共同向美国制造商进口,因此食药署针对这10家业者在边境检验频率,从一般抽批(2%到10%)调整为加强抽批(20%到50%)。近半年自美国进口春麦无其他不合格纪录,则在边境维持一般抽批检验。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说明,赭麴毒素可分为A、B、C三种,其中毒性最高的是赭麴毒素A。赭麴毒素A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级致癌物,具有肾臟毒性;部分动物实验发现,赭麴毒素会增加泌尿道肿瘤风险。

顏宗海指出,赭麴菌喜欢温暖、潮溼的环境,最适合生长的条件是25度以上,低温则不易滋生赭麴毒素。咖啡制品、五谷杂粮、中药材、可可、葡萄酒、啤酒、葡萄汁都曾被验出赭麴毒素。由于赭麴毒素耐高温200到300度,不易从味道和外观辨识是否发霉,因此预防毒素产生才是重点。

#边境 #船舱 #家业 #食药署 #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