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议会16日进行财政经济业务质询,多名议员针对市府每年编列7000万元发放「物调券」提出质疑。市议员杨典忠痛批物调券「成了特定区域的振兴专属品」;郑功进更直言已沦为「浪费券」;蔡耀颉则呼吁推动数位化,以杜绝代排、冒领乱象。对此,台中市副市长黄国荣表示,对议员提出的意见,市府会检讨改进。
杨典忠指出,市府近2年共发放3波、共计105万张物调券,但分配极不平均。人口仅7万多人的东区获配10万6900张,竟高于人口逾30万人的北屯区(10万5800张)与23万余人的西屯区(9万5900张);人口仅1.8万人的中区更领得7万6900张,平均每人可分得4.3张,全市最高。
他批评,海线3区清水、梧栖、沙鹿合计人口超过25万人,却仅分得9万张,比东区还少;潭子、外埔与石冈区更被边缘化,今年分别仅获750张、300张及「挂零」。杨典忠质疑「这些区没有市场或商圈吗?民眾缴一样的税,却领不到1张券,这样公平吗?」他指出,2023年市府曾在潭子、石冈、大安等地设兑换点,但2024、2025年全数取消,导致当地商家与民眾完全无法受惠。
杨典忠强调,物调券的初衷是振兴微型经济、带动人潮与钱潮,但若分配失衡,反会制造新的城乡差距。他呼吁市府应「普发、广发」,让所有市民都能使用、所有摊商都能受益,才能真正活络全市经济。
蔡耀颉则指出,物调券屡传代排、冒领乱象,甚至有人在网路炫耀领券战绩、低价转售,建议全面数位化发放,以利追踪与防弊。郑功进也批评现行作法形同「大撒币」。
黄国荣表示,物调券并非普发,而是为振兴市场、商圈与夜市经济,民眾须现场排队兑换。他称自己「从未领到过物调券」,强调市府会持续检讨改进。
经发局长张峯源回应,物调券发放依市场、商圈与夜市的摊位数与会员数分配,东区因建国市场摊位眾多而获配较多;石冈因无市场及夜市,暂未纳入发放对象,后续将协调区公所研拟就近发放方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