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5岁以上长者平均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质疏松,医师指出,骨质约在20至30岁达巅峰后逐渐下降,但国人钙质摄取却未达每日建议量6成,呼吁民眾及早补充钙质,多运动、晒太阳,饮食可多吃牛奶、鱼、豆类,并适当补充保健营养品。

不只老人会面临骨质疏松问题,中华民国口腔颚面外科专科医师唐樱翠指出,人体骨质在20至30岁时达到巅峰后逐渐下降,若年轻时未累积足够「骨本」,中年后难以延缓骨质流失速度,增加骨松、骨折风险,呼吁从儿童、青壮年到中老年,都应摄取充足钙质。

卫福部建议成人每日钙质建议摄取量为1000毫克,但国人钙质摄取量严重不足,也是所有矿物质中摄取量最差项目。唐樱翠提醒,长期缺乏钙质可能让骨骼逐渐脆弱,初期可能毫无症状,一旦发生跌倒或碰撞就易引发骨折,影响行动和日常生活,甚至造成失能、死亡。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陈崇桓强调,骨质疏松症应比照慢性病积极预防,对于骨密度偏低、骨松或曾发生脆弱性骨折的高风险患者,应调整生活与营养,积极搭配药物使用,降低骨折风险。民眾可透过「骨质疏松症自我评量表」自我筛检,根据体重与年龄,快速判断风险,再经由医师提供个人化骨密度检测建议。

唐樱翠建议,4大族群应特别留意钙质补充,包括儿童与青壮年,处于骨质衝刺累积的关键时期;中老年族群随年龄增加,骨质逐渐流失,更需要补充钙质降低骨折风险;孕妇与哺乳期女性,身体需供应胎儿或乳汁所需钙质,若摄取不足将动用母体骨骼中的钙质,增加自身骨质流失风险;爱喝咖啡、茶者也要注意,咖啡因会加速钙质流失。

钙质摄取方式,除了适当运动、多晒太阳,牛奶、鱼、虾、豆类等食物皆可协助钙质补充;现代人生活忙碌,较难兼顾饮食、运动与作息,也可透过适当补充保健营养品,帮助身体维持健康。

#适当 #下降 #摄取 #补充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