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开始,汽车会已经在花园道和坚道那边,开始设计了过马路『去或停』的人手安排,到1934年香港才真正有红灯。直到现在2025年,坦白说我们的『进化』缓慢,这么多年到现在,我们仍未接轨到全世界在使用中的一些最新『智慧交通』做法。」
道路安全议会成员、中国香港汽车会永远荣誉会长李耀培表示,香港自1934开始出现红绿灯,而「行人交通灯」是最近20、30年才有的事物,回顾香港交通灯的演变和更新,进程比较缓慢。不过,对于是否要在短时间内全面应用「行人交通灯倒数器」?他的态度是同意要比较稳妥:「香港人多车多,地方窄,马路也窄。 换句话说要逐步去做,做了这些测试之后观察一段时间,在绿灯倒数或加上红灯倒数之下,看看行人的『衝灯』情况和整体失事率,找出最适合香港使用的模式。」
任何改变须以行人安全优先
「行人倒数器是为了行人安全,有个倒数时间,让行人知道何时有危险不要再衝。有了倒数器,目前全世界的测试结果都认为对行人会比较安全。当然,是对大部分行人比较安全。对于少部分不遵守规则的人,你不可以说是倒数器不行,这是宣传教育和执法问题。」李耀培强调,任何行人过路设施的调整或更新,最重要都是以行人安全为优先。他支持逐步普及使用「行人交通灯倒数器」,甚至可以结合声响辅助,照顾残障人士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我觉得行人倒数器是好的,对行人包括长者和残障人士都是好事。除了倒数器,我们也要关心一些例如失明人士,我觉得过马路设施声响日后要跟着倒数的节奏,开头可能比较慢,让他知道可以开始过马路,然后才逐步加快。」
增设「行车倒数」不能急
在社会热议「行人交通灯倒数器」的同时,有声音亦指可研究应用「行车交通灯倒数器」。据悉,香港运输署一直有留意「行车交通灯倒数器」在世界各地的应用及效益,并检视倒数器是否既能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出行体验,亦可以在香港的灯控路口安全运作,至今未有定论。作为中国香港汽车会的永远荣誉会长,李耀培认为「行车交通灯倒数器」与「行人交通灯倒数器」并不能相提并论,前者需要驾驶者重新去适应,贸然改变沿用已久的交通灯模式亦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他建议如要引进可先在低速区试行。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需要与时并进,但装设「行车交通灯倒数器」也不能急于一时,可以逐步先做好「行人交通灯倒数器」,循序渐进完善整个交通设施配套。(全文请见香港《坚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免费下载《翻爆》APP)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