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系计画建置国内首座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先导教学示范场,将向桃园市政府申请使用桃园环保科技园区永续资源馆旁约2公顷空地,进行二氧化碳引至地表下1200公尺页岩层永久封存,及三接天然气转换过程产生冷能再利用。由于环境部预计明年公布碳封存管理专法,副市长苏俊宾表示将依专法协助办理。
中央大学地质科学学系教授顏宏元指出,团队已获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核定「桃园碳封存场址地质特徵化与二氧化碳灌注风险评估」计画,预计下周与国科会、经济部能源署研讨,确定基地位置后,将与地方讨论细项技术、运作模式。团队已完成多项地下地质调查并与民眾沟通,多次与市府会谈,在确保安全无虞的前提下,获得原则性支持,选定桃园滨海地区作为示范场址。
顏宏元指出,中大研究的碳封存计画,是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后,导入地层下约1200公尺的砂岩层,上方900至1100公尺为页岩层,二氧化碳进入砂岩层后会钻入孔隙,不会再回到地表或空气中。会选定桃园滨海地区,是因观音区为工业重镇,又有三接、生质能中心等,碳排量大,另外二氧化碳在北部只要封存在地下1200公尺,可降低成本,2项技术的教学研究基地,也可提供学校、市府了解碳封存计画。团队将持续震测,以确认是否容易外泄。
桃园市议员吴进昌、黄家齐说,中大研究的碳封存是地表下封存新发展的减碳技术,也是世界趋势,中大团队投入至少5年的研究心血,也有很好的成果,可以帮助桃园处理碳排问题,呼吁市府协助中大加速完成用地申请。
苏俊宾表示,中央大学研究团队近年积极研发碳封存技术,与减碳趋势一致,学术单位若有研究需求,市府都会尽量予以协助支持,但针对大规模碳捕捉后封存技术涉及环境影响与泄漏风险,环境部预计明年将公布碳封存管理专法,市府也会持续密切注意,依循专法办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