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一个清晰的讯号出现了:中国大陆的发展重心,正在从「创新驱动的科技兴国」迈向「实体经济与文化自信并举的强国战略」。这不仅标志着大陆经济模式的下一轮转向,也为周边经济体——尤其是拥有成熟制造链、文化创意力与华人语境优势的台湾——开启了新的参与窗口。
一、从「创新」到「落地」:实体经济的重新登场。「十四五」时期,大陆的关键词是「创新、数位、改革」。但进入「十五五」,官方语气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公报开宗明义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新型工业化,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不仅是政策表述的语序调整,更是经济治理逻辑的再平衡。
这也意味着制造业、先进材料、智慧制造、工业AI、能源转型、基础科学装备等领域将再度成为国家投入的主力。对台湾而言,台湾在半导体设备、精密机械、电子零组件、智慧制造管理与供应链整合上,仍拥有国际级竞争力。若能透过「区域供应链再配置」与「绿色制造」合作,台湾不仅可参与其中,更有机会在「可信的供应链」概念下重新取得区域话语权。
二、文化的战略性上升:从软实力到竞争力。「十四五」谈文化,多半落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旅融合」层面;而「十五五」则首次将文化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并列。这反映出大陆已将「文化」视为全球竞争的「第五维战场」——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外交之外,文化是维繫信念与叙事权的根基。
新公报中出现几个关键词:「文明传播」、「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些字眼不仅属于价值层面的论述,也预示文化产业、影视内容、设计创意、文旅品牌、国际沟通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政策红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十五五」时期的文化战略不再局限于「传统文化传承」,而是转向「文化产业现代化、国际化」。这意味着文化被视为一种经济动能与外交工具的结合体。
对台湾而言,这是一个关键契机。台湾兼具中华文化根脉与国际创意语言的双重优势——从影视内容制作、文旅品牌策展、设计IP输出,都有机会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关键伙伴。
三、把握机会:从对立、观望到共创。「十四五」为大陆的现代化奠定了制度与基础建设;「十五五」则更像一场「国家品牌升级」——从实体到精神、从技术到叙事、从制造到文化。当大陆的发展进入「实体经济+文化自信」的双轨期,也意味着市场机会从「速度」走向「深度」。
在四中全会结束后,商务部长王文涛说道:「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台湾不仅能找到新的合作红利,也可能在两岸新的经济文明叙事中,扮演一个真正有影响的正面力量。也就是说,谁能让「共创」取代「对立」,谁就能在十五五的时代,成为下一个被需要的力量。台湾,你准备好了吗?(作者为国际传播品牌战略顾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