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小一的M总是坐在角落,他手里紧握的那只铅笔,笔尖又不小心断了一次,桌上布满橡皮擦屑,作业簿上甚至有了擦不掉的黑印子。

M坐在灵粮堂教会地下一楼的教室里时,总是低着头,不太爱说话,像是害怕让别人看见他的表情。

「你会不会像学校老师一样骂我?」

「替代役哥哥不会骂你,我是来带你写功课的。」

「我怕写错,写错就会被骂。」

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经是怎么被催促着长大的:有时写错一个字,就必须罚写十次;甚至算错一题,就得重算整张考卷。长大后才渐渐发现,那些曾被自己努力擦拭掉,没能被人看见的,也许才是最真实的痕迹。

「错了也没关系,先试着写出来就好。」

那是我与M相遇时的对话。在那之后,即使我尝试拉近与他谈话的距离,他的回应仍然有些稀疏,我猜想,与人交谈对他而言,就像努力写出一个正确的字那么困难吧?

在这几个月伴读M的时光,除了带他写好国字的笔划顺序,我也带着M一起熟悉每一个字独特的发音,他应该是能感受风,甚至像风一样的年纪,我期许自己能在封闭的教室里,为他打开一扇窗。

每当带着M修改完他的作业后,我总陪着他在教室后方的书架前,犹豫着,那天该选择什么故事书来作为课外读物。有时候我会怀疑,这样的陪伴意义是什么呢?我应该不会有机会知道,怎样的角色和故事,会让他在将来成年之后,还能偶尔想起。

而有一天,M又把写好的习作拿给我看,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再羞赧地跑开,我知道,他是在等待着我对他的评语。

再次翻阅起他的作业,虽然那分作业还是有些错误,但那一天,他的作业簿最底下,歪歪斜斜地写了一句:「我今天没有擦掉。」

我想,也许这就是M在这段互相陪伴的时间里,能给我的,最好的评语了。

我原本以为,伴读只是为了让我教会小朋友什么;但后来才明白,当我来到灵粮堂教会,走进这个教室时,也许只是为了让时间慢下来,让陪伴M的那段安静时光也能尝试留下声音,让我能听见M没对我说出的那些话。

那天带着M「修改」完他的作业后,我与他在教室后方坐着,在他身旁,我陪着他阅读起一本故事书,我们什么话都没有说,什么话都不需要说。

像是等待着一个故事静静地被读完那样。

#陪着 #故事 #教室 #教会 #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