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长期研究乳牛及牧场饲养管理的中兴大学兽医学系教授庄士德指出,「其实很多都只是主观的感觉问题。」虽然风场开发过程中,存在关于动物健康、生态干扰与环境影响的争论;然而,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陆域风机与乳牛繁殖性能或健康之间并无明确且直接的科学证据证明之间有关联性影响。

庄士德指出,法国国家食品安全、环境及劳动局French Agency for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and Labor (ANSES)于2021年针对两家邻近风机的牧场进行调查,因为牧场的主人觉得这些牧场出现了乳量下降、乳房炎、跛行与死亡率上升等情况好像跟风机有关。然而经专家小组评估风机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后,包括可听与不可听声波、电磁场、杂散电流及地面震动等,结论是牧场内的异常现象「不太可能由风机引起」。ANSES也强调该结果无法推论至所有情况,仍应持续研究风机对农场动物健康与福利的潜在影响,并建议以病例对照研究作为未来监测方向。

「在极端气候影响之下,天气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庄士德指出,相比之下,台湾乳牛最重要需处理的问题反而是因为天气太热产生的「热紧迫」而非风机,因为台湾夏季高温高湿,容易造成乳牛体温上升与代谢失衡,进而导致卵母细胞发育不良、受精率下降、发情周期紊乱、胚胎着床困难及泌乳量降低等繁殖障碍。

根据美国St-Pierre等人(2003)研究,热紧迫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而这项研究在台湾高湿环境下的实际损失可能更高。对此,庄士德强调,建立高效率降温系统、改善通风与遮阴设施,才是确保乳牛健康与维持繁殖效率的首要条件。

对于风机与乳牛的影响,不管是国内外都没有研究有确切证据,庄士德表示,由于风场的地点越来越难寻,随着风力发电设施逐渐向内陆及山区推进,未来确实可能出现更多风场与传统畜牧业共存的情境。政府相关单位及风机业者有必要建立标准化的评估程序,以利在风场与牧场之间出现争议时能迅速进行调查与判定,并推动更具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厘清风机与乳牛繁殖或健康异常之间是否存在特定相关性。

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农业与再生能源双赢共荣案例,庄士德指出,在牧场边设置70或80公尺高的风机早已十分普遍,例如,美国佛蒙特州的Blue Spruce牧场与Green Mountain Power电力公司合作,在自家土地上安装100千瓦陆上风机,部分电力供应牧场自身使用,其余输送至社区电网,形成农业与能源共生的永续模式。这类案例显示,风机不一定是威胁,而是可能成为畜牧业迈向永续的重要契机。

#繁殖 #风机 #研究 #畜牧业 #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