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去年8月推动青壮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15~45岁民眾每人享3次免费心理谘商。谘商心理师公会全联会调查,97%学生支持此服务,却仅2成曾使用相关资源,学生指出,最主要原因为「抢不到」名额。

近年由压力、情绪引起的校园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与未来不确定感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逐年升高。全联会延续2023、2024两年的大专学生压力调查计画,结合「社会情绪学习(SEL)」的议题,广纳全台2558份大专院校学生样本,期待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现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四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展现出较佳的心理韧性,能将压力视为自我成长的契机,因应压力的能力较好。另外,大学生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实际求助比例仅20%,有部分学生尝试使用AI工具调节情绪。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谘商学系教授陈柏霖说,部分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会先询问AI机器人,透过与AI对话调解情绪,但AI会有局限或负面影响,若没有足够专业知识,可能会产生误解。

台师大学生会长黄莨腾直言,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服务,但大学生使用率偏低,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预约不到」,急需各界关心,希望透过各项措施多给学生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改善心理健康情况。

卫福部心健司长陈柏熹说,原本就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心理谘商需求,预期比例不可能超过5、6成。各县市目前资源未完全用罄,不过若有指定谘商所,可能较难抢到。明年将继续推动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预算、谘商所家数、服务年龄都不会缩水,是否进一步扩大仍有待评估。

#方案 #心理谘商 #大学生 #谘商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