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诚品书店,作家三毛的作品和关于歌唱家邓丽君的书一直都是放在最显着的位置,一代骨灰级女神的歷久弥新。
去台湾缅怀作家三毛和着名歌唱家邓丽君依然是眾多文青们的心愿。
三毛文笔下是清新、洒脱与不羁,但是,最后她「我守住黄昏,守过夜晚」,却在凌晨2时寂寞离开人世,这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请允许我姑且称为是一种「体验」,而且这种「体验」也唯一只有三毛有资格。因为三毛曾经说:「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由此,我相信三毛去了另一个空间去追寻她新的自由,追随那来自灵魂的慰藉,追逐三毛意义中的爱的伴侣,追梦去了,那远方的橄榄树在等着她回家。
「三毛的家」在新竹清泉部落。
清泉部落是台湾的一个小山村,位于台北市以北的新竹县,清泉的居民主要是泰雅族。在21世纪的今天,清泉部落也称得上偏僻、人烟稀少、幽静、环境优美。至今从台北到清泉部落没有直达的火车和公车,下高速路后需要在类似中国大陆的乡村道上行车一个多小时。
三毛,一生四海为家,台湾、西班牙、德国、美国、南美洲、巴黎都留下她的足迹。台湾新竹清泉部落也是三毛一个小小的家。
小屋成了三毛的故居,这栋「三毛的家」是一栋最简单、简朴甚至有点简陋的红砖屋。红砖屋、白灰墙还有门外的青山和依附在三毛家的吊桥。屋前挂着三毛的照片,写着「三毛的清泉梦」。
站在「三毛的家」门口,彷佛可以感受到那年那月那时三毛与教堂的丁松青神父日日交流的气息;感受到教堂李伯伯每天在饭点时间向她的住处高高地挥舞旗帜,意思是喊她:「三毛,来吃饭」;感受这里的阳光明媚、山峦幽静、清水潺潺、温泉淡淡、花草可人、吊桥摇摇、小路绵长还有清泉部落的孩子与三毛一起嬉戏的欢乐的笑声。
三毛在清泉小屋居住的三年中,已经与教堂的丁松青神父成为知己,后来三毛还翻译了丁松青神父的书《兰屿之歌 清泉故事》。如今已经70多岁的丁松青神父和兄弟丁松筠在台湾拍纪录片,并且创办第一所山地托儿所,丁神父兄弟俩一起服务台湾40多年。
邓丽君的歌能流芳至今,为什么
邓丽君小姐已然是眾多男士心中的梦中情人,更像上帝派来人间温柔的造化,那丝丝温情和从不做作的柔美定是融化在血液中从她歌声里款款流淌。一声绵柔:「goodbye my love」,揉碎了多少红尘滚滚的心。
邓丽君的陵园——筠园在台湾北部,一个依山傍海秀美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邓丽君小姐长眠于此。于是,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那将是永远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一方。
去筠园,虔诚地奉上一束花在邓丽君墓前,留下这般念想,叙说一下,如今的小城故事是否还有甜蜜蜜的笑容。(董娅宇/深圳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