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台湾输出往新加坡的金钻凤梨,品质大有问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黑心凤梨」。凤梨的心「变黑」,这牵涉到病虫害或过期的问题,并不是凤梨本身就愿意「黑心」的。

台湾的凤梨农,辛苦栽培凤梨成长,除了内销之外,外销向来也是重要的出路,此事攸关商誉,也不可能愚笨到「黑心」地将劣等品销往外国,毕竟,外销有其严格的检验程序,也不可能轻易混冒得过去。

然而,毕竟还是出现「黑心凤梨」了,问题不在凤梨,不在凤梨农,那唯一可能出错的环节,应该就是负责把关的政府机构了。显而易见的,台湾由于大陆的暂时停止凤梨进口,农政负责单位面临无比的消化压力,而在野党集矢交攻,农委会除了大内宣鼓励群眾多吃凤梨之外,别无他策。

为堵悠悠之口,证明大陆是「政治动作」,故转而想以量多取胜,拚命灌填外销数量,甚而不惜高价补贴,以强调台湾凤梨是多受外国的欢迎。在这种计量不计质的表面功夫下,应有的检验程序,就不免因而放宽、放松,本该淘汰的凤梨因此出现「黑心」,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了。

凤梨的心本来不「黑」,凤梨农的心也不是如此的「黑」,然则「黑心」的究竟是谁,其实已呼之欲出了。金钻,金钻,黄金与钻石,多美丽绚烂啊!然而,竟已「黑」了心,让人不禁想起刘基的〈卖柑者言〉了。

#凤梨 #黑心 #出现 #凤梨农 #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