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中时集团《旺报》传媒【史话】专栏上,拜读了多篇曾建元教授讲述在动盪的一九四九年,国军胡琏兵团成员辗转赴台的大作。这支部队固然在兵荒马乱中组成,却因缘际会地成功顶住了人民解放军在金门岛和舟山登步岛的进犯,让北京政权暂时停止了跨海登岛作战计划。加上该兵团拥军十来万,几乎可预见从大陆内地抵达臺湾宝岛的所谓陆海空五十万大军中,每五人之间就有一人是出自胡琏将军的十二兵团系统,当然这也造成了胡琏将军有功高震主之嫌,官宦之途最终止于陆军副总司令而已。
本文的主角刘叔正是随胡琏兵团来台的一员外省老兵。
九○年代初,我刚从海军服役届满退伍,加入某公司任职工程师,初遇我们工厂的门房警卫先生刘叔。
刘叔和我既有同宗之谊,又是我们湖南人口中的「江西老表」(他是来自赣南的客家人),我俩很快就热稔起来了。后来进一步知道刘叔是当年胡琏兵团的一员,他也是藉由这个机缘,才在那个大时代的动盪之际,被部队带离神州大地,来到宝岛臺湾。
在龙应台女士口中「离散」的一九四九年,已经在徐蚌会战(又称淮海战役)大溃败的国军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中将兵败被俘,副司令官胡琏中将仅以身免。但胡琏将军随即奉令前往赣南重建国军十二兵团。他匠心独具地衔命喊出「一甲一兵,一县一团,三县成师,九县为军」的组建口号,就地徵兵抓丁,纵使粮弹两缺,军备匮乏,干部阙如,训练不足,但胡琏将军硬是在赣南粤东一带,成立一支含刘叔在内,超过十万人的新队伍了。
刘叔犹记得当年保长亲自登门造访,欲将已届兵役年龄的大哥徵召入伍,而大哥已成家有后,做为弟弟且时年约十五岁的刘叔,乃自动谎报年龄,代替大哥从军,就此成为一名革命军人。随着局势逆转,十二兵团南撤到广东潮汕地区,最后登上海军运输舰艇,紧急支援福建省金门岛,刘叔也在此时参与了金门古寧头大捷,成功挡住了解放军叶飞兵团的登岛计划,这场胜利不仅止住了国军在内战中如骨牌倾倒效应失利的延续,也成为国民政府在臺湾復兴基地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
刘叔退伍后,就到了公司当门房警卫,好支撑起在臺湾组建的小家庭。一九八七年,国民政府开放赴大陆探亲,刘叔之前同在十二兵团的同乡伙伴先行返乡,并带回分隔约四十年后的老家近况。方知刘叔的家人因刘叔加入国军之故被划成右派,家中原有的一些薄田又使家人们被评为地主。在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下,田产被没收,刘叔父母双亡,大哥一家被扫地出门,远走他乡,彻底与乡里断绝了音讯。
刘叔闻讯后,江西省的老家已被连根拔起,大哥一家也不知所踪,故里早无他所牵挂之人了。再加上他也要努力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所以当年刘叔并没有返回神州大陆的计划。他直言臺湾就是他的家了,或许对他而言,归乡梦既已碎,就莫去回首了!
多年后,我加入另一家制造公司并于一九九七年外派到苏州工作。某日在苏州当地看到福建省某电视臺还在播放对臺湾的寻人报导,以便找寻在一九四九年赴台的失联亲属,当时我脑海中就闪出刘叔的身影。试想两岸开放交流到当时已整整十年了,倘使「浅浅的」臺湾海峡,还依然有效地继续横隔这些离散家人之间的联繫,要么可能这些当事人已不在人世,今生缘已尽,待来世再续,抑或就像刘叔一般,往事并不堪回首,唯有把握当下努力奋斗,而将回乡念想彻底放下。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令人不胜唏嘘的结局呀!
半个世纪以前的国共内战,造成许多国人同胞骨肉分离,亲人乖隔。虽然一九八○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两岸关系走向和缓,多数人有机会团圆,与家人再续前缘,但想必亦有不少同胞是带着思乡的惆怅离世的。回顾来时烽火路,寄望两岸领导人均能以民为本,珍爱得来不易的和平方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