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90后、00后前一段时间还天天喊着「内卷人生」,近来却冒出了看似相反的「躺平主义」,其实无论是指向过度竞争的「内卷」,还是选择逃避竞争的「躺平」,都显示了大陆社会激烈的竞争,及年轻人极大的压力。新世代对「躺平主义」产生强烈的共鸣,因而引起大陆主流舆论的警惕与批评。
年轻人对社会沉默的反抗
「躺平主义」指在社会压力面前选择逃避,回到慢节奏、低欲望的生活方式,源自于一篇网路文章《躺平即正义》,与之相近的是「佛系」。「内卷」是人类学用语,原本用来指亚洲农业社会中长期精耕细作,虽投入大量劳动力却无法创造经济突破的契机,在大陆网路语境下衍变成付出大量精力却难见成效的涵义,与之相近的是「鸡娃」(给孩子打鸡血,不断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拚搏)。
「躺平」与「内卷」像是两极状态,背后的心理驱动力和时代背景却相同。年轻人感受到强烈的竞争压力,如果不努力就会落后、被淘汰,但大家无论如何努力却很难突破,便以逃避竞争做沉默的反抗。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今天,与日本、南韩乃至台湾的发展轨迹一样,年轻人出现慢节奏的生活态度。日本曾流行过「三无主义」(无气力、无关心、无责任);南韩出现过「三抛族」、「五抛族」,台湾也曾有一股「慢生活」的生活风格与文化思潮,影响深远。
逃避竞争是多元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一,「躺平」并不可耻,一些人选择「躺平」也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陆官方无须过度担忧,批评「躺平主义」不如关注如何帮助年轻世代找到更多自我实现的价值和途径。大陆开放三胎生育政策,是希望年轻人「愿意生」,那么,就更需要听听年轻人的声音,为他们解决困境。
其一,大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阶层流动减缓,社会公平比生产效率的重要性更为凸显。躺平主义的出现,是因为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相较改革开放初期,无论在阶层流动还是财富累积上,个人奋斗所带来的回报率都在下降,加上大城市高居不下的房价, 「再努力也买不起一套房」,躺平主义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养育孩子的成本高昂,无论是居住、教育等经济需求,还是照料孩子的时间精力,都是青年一代的巨大负担,也是二胎生育政策未能有效提升生育率的原因,若不能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开放生育三胎恐怕也是无济于事。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与应对躺平主义的思路与方法其实是一致的:让社会贫富差距缩小,不让年轻人对未来感到担忧。大陆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反垄断、坚持「房住不炒」等,即是着手解决这方面的差距,未来更需要关注年轻人的机会、收入分配机制的公平性等。
调整社会发展方向的契机
其二,大陆已不再物质匮乏,应该鼓励年轻人追求精神财富。大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引发包括青年在内的集体追思,一定程度上反映年轻世代向往、尊崇袁隆平那样的精神境界,对认定有价值的事倾注一生心血并乐此不疲。
这一代的大陆年轻人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依从父母辈说教,也不墨守社会成规,而透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考去寻找答案。躺平主义表面上是消极应对社会压力,实际表达的是反抗的态度,是对社会环境的关切与回应,呼吁社会关注年轻人的困境,并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
「只要我躺得够快,资本就剥削不到我」、「社会险恶,先躺为敬」,「躺平即是正义」,字里行间透露的并不是单纯消极,而是一种另类思考。网路上流传的那些躺平的KUSO行为照片,也相当有创意。有趣的是,当社会纷纷讨论年轻人是否该躺平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早就注册了「躺平」商标,甚至还推出了「躺平」APP──「躺平」一词的源头很可能是马云;看来年轻人即使躺平了,还是在为资本创造利益。
年轻人需要更多关心,躺平主义思潮的兴起,是舒缓社会压力的一个阶段,也是大陆调整社会发展方向的契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