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招生率高达90%,拥有10亿校产的私校,仅因缴不出1.5亿元,身为国家教育最高单位的教育部,是因少子化还是利益输送,急于处置康寧大学。在整个董事遴选运作过程,从参选资格的制定开始,即非以公益董事的角度协助康寧发展,反像是拍卖似的处理康寧,究竟是出手协助解套,还是趁机联手北医董事会结合建商进行掠夺或党内交易呢?
从教育部解散康寧董事会开始,到筹组遴选小组成员,学校仅有3名代表,其余由教育部推举6名;在尚未组成遴选小组之前,即不断风闻北医将接手康寧或有教师发电子邮件至全校教师信箱,游说大家要欢迎中信金入主康寧。而在参选资格未公布前,北医已办理了3场校内说明会,尤其在4/28的说明会中,更特别要求现场不得摄影等规定。
在初审过程中,北医仅筹款4550万就来参选,不是要捐资1.5亿元吗?二年后合併,是否代表就不用执行当初的承诺——每年1.5亿的捐资呢?这对教育部一开始因为付不出1.5亿租金而进行解散的原康寧董事会,情何以堪?
另一参选者则完全无治校经验,反而是建商背景,以退休法官为代表来参选,计划书的内容提到在台南校区逐步设立医护专科学校,各县市护理学生人数是受教育部控管,不符合现况的愿景,又何以可以入选?而所提出的计画书内容则完全是依据当初中信金融管理学院的规划撰写,这又隐藏着什么交易?
参选名单中更有来自完全不具教育背景民进党游锡堃服务处主任黄政界为首的团体,捐资的期间是5年内,党政的介入是急于在连任后,搜刮入囊吗?
总总迹象看来,教育部与各参选者之间,是否存有利益输送的对价关系,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在初审投票前,名单就流出,联合报更于前一天发表评论,说好的保密在哪里?教育部为何不追究,反观教育部,未全部以公益董事选举来扶持学校发展,而是以团体董事来进行,真的是在帮助康寧永续经营吗?还是有其他背后的目的?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目前董事会仍在抗告过程中,而教育部在法院判决结果未出前,究竟在急甚么??那康寧被解散董事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只是暂时无法付1.5亿而已吗??而获取得说明会的两组,也无法立马付清,或分三年付清,为什么可以取得董事会资格?
是谁在投票前,扰乱视听,这是一场罔顾康寧师生权益的拍卖,面对疫情,短缺医护人力的世代,不论合併或是变成建地,将使每年医护人力逐年下降,而过去有许多中下层的学生,在康寧找到专业价值,在康寧找到脱贫的浮板。教育部是否真的在乎康寧全体师生的权益?还是进行更大的利益大学交换?值得省思!(作者为大学教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