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端午节了。

前几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姨妈给我们订了汪玉霞的绿豆糕和粽子。

汪玉霞,是武汉的老字号了。做了很久的中式糕点和小吃,我还特喜欢吃他家的古早香草蛋糕。

绿豆糕、粽子,该有的料一个没少,入口味道也不赖。

但就是和我记忆里的美味,有所不同。

只可惜,记忆里的味道,已经很久没有再现于味蕾之上了。

01

第一次吃到的台湾粽子,是奶奶亲手包的。

那会儿,老爸从台湾回来,一放下重重的行李箱,就立刻像献宝一样把一个大袋子拿出来。

一看,里面是20个大粽子。

牛轧糖重度爱好者老妈瞅了一眼:「背这么重的东西回来干嘛?还不如多带点牛轧糖。」

是的,那会儿,我们对粽子还不怎么感冒。

苕大苕大一个,没啥馅儿,咸粽不鲜,甜粽腻人,糯米一大堆还吃得撑。

等到一天早上真开吃了,只好大喊「真香」。

打开电锅,便是清香四溢。

粽叶绿汪汪的,绑着复杂的白绳儿,结结实实地包着里面的糯米。

闻着香味儿,我等不及凉一点点,就已经上手开始拆绳子了。

一边拿指尖小心翼翼地捻住细绳,试图用指甲拆出个所以然,一边甩甩手大叫「烫死我了」,但依旧不放那只拿着粽子的手。

一拆开粽叶,满眼就是糯米。

咸粽,是咸蛋黄肉粽,糯米的顏色就偏深。

用筷子拨开拉丝的糯米,里面包着的是一整个黄澄澄的咸蛋黄和肥瘦相间的猪肉块。

仔细再看,还有香菇夹在其中提鲜。

夹一角肉粽放入口中,是吸饱了咸鲜汁水的糯米和丝丝分明的肉块混合在一起。

糯米入口即化,而猪肉丝又带有一丝嚼劲,两者结合实属人间绝味。

而甜粽,是豆沙粽,糯米的顏色更亮更白。

可能糯米本身没有特别重的味道,但粽叶的清香完完全全渗进了糯米,吃起来唇齿留香。

更别提猪油与红豆泥一起制作的特级红豆沙,全部手压、揉搓、混合,细腻而不失口感。

与糯米合在一起吃,初入口会带一点沙沙的感觉,但立刻又被糯米包容进去,丝滑无暇。

或者如果单独把红豆沙拎出来,红豆的味道也浓郁、美妙,彷佛在舌尖上跳舞!

从此,我爱上了粽子。

每年端午,我都「威逼利诱」老爸,要记得带粽子回来!

02

后来,奶奶身体不好,包粽子的重任就落在大姑妈和二姑妈手上。

大姑妈擅长包咸粽,二姑妈则擅长包甜粽。

大姑妈平日还喜欢在各种菜里加上樱花虾提鲜(樱花虾蛋炒饭,一绝!)。而在咸蛋黄肉粽里,她便加入了海鲜。

吃着吃着,口感多样,肉香瀰漫着海鲜的味道,味蕾也百转千回。

二姑妈则包豆沙粽,延续着奶奶的手法。

红豆先煮好,过滤掉皮后再碾压,重复好几次以后才能保证红豆沙的细腻。

再与特定比例的猪油混合,锅里快速翻动炒香。

出锅后冷却,再放入冰箱冷藏成形,方便后续包的过程。

在武汉,我是很少吃到家庭手工粽的。

基本上都是买外面的。

一方面,五芳斋、汪玉霞这种老牌子的名气也高,味道也不错。

另一方面,粽子也难包。

馅料的准备就需要费很大功夫,糯米需要事先处理,粽叶也需要新鲜的……

而我好像连最基本的绕绳子都不会。

直接买粽子,又便宜又轻松,这不香吗?

但在台湾,好像多数人喜欢在家里自己包粽子。

早早备好材料,三三两两在家庭聚会上围成一桌,一边谈天一边包粽子。

或者是早早在家包好,聚会时一起带来,互相品嚐各自的手艺。

除了粽子,他们还会在家里包饺子、馄饨,有时候甚至现烤凤梨酥!

大家其乐融融聚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样子。

在大陆,无论买到的粽子有多好吃,都还是想念台湾亲人们包的粽子。

可能是,外面买的粽子没有手工制作时包裹的那份投入、那份精力、那份亲情吧。

只可惜,我现在既无法去海峡的另一端感受「其乐融融」,也无法在海峡的这一端吃到绝美的台粽。

03

已经两年没吃到台粽了。

因为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

去年,疫情严重的是大陆。

今年,疫情严重的是台湾。

虽然没有封出境,但想想,还是不安全。

再说,要是隔离14+7天,我的粽子早就不能吃了。

台湾的疫情形势是越来越严峻,进入三级防疫警戒状态快满一个月了。

规章制度已经设定好,相信大部分民眾还是乖乖戴上口罩、注意防护。

但坚持不做普筛,彷佛是民进党最后的倔强。

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才迫不得已在新北市设置了居家快筛;但一天700份的检测量还是远不够的。

而若自费核酸检测,则价格高达5000TWD(折合人民币约1157元),大大减少了民眾进行核酸检测的意愿。

岛内,疫苗也严重短缺。

大陆已经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6351.3万剂次了(截止6月11日),而台湾仍在挣扎。

不过好在,现在台胞可以赴大陆施打疫苗。

国台办明确表示,对搭乘民航客运航班来大陆的台胞,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可在严格执行入境防疫规定(包括登机前和抵达后)、自愿和知情同意前提下,按有关政策在大陆接种疫苗。

希望,这样的政策能让更多台胞打上疫苗。

也希望,疫情能够慢慢好转吧。

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吃到海峡那边的台粽啊。(AveryMorgan/现居武汉)

(本文来源:一家两岸公眾号)

#粽子 #糯米 #姑妈 #台湾 #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