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总统(右)13日在总统府接见出席今年「APEC领袖会议」代表—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左)。图/总统府提供
蔡英文总统(右)13日在总统府接见出席今年「APEC领袖会议」代表—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左)。图/总统府提供

日前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中提到,台湾「需要尽快取得更多疫苗」,但行政院长苏贞昌却回应说「不是一次通通买进来放在那里」。难道苏揆「打脸」了张忠谋所代表的蔡总统?还是他所理解的「尽快取得更多」,时程上是指明年以后的事情,以免买太多会有过期的可能?

然而,台湾若真的已备有足够的疫苗,人民施打时又何须如共产主义国家採行「配给」制?而最近疫苗施打不断出现所谓「特权」和「违规混打」等情形,正是疫苗匮乏才造成的结果。再说,我国是已开发的富裕国家,疫苗买多了大可援助其他国家,也总比接受人均GDP比我国少1万美元之国家的济助,要来得有面子和合乎所具有的国力。

依合理的推测,疫苗归属于蔡总统主导的国家安全层次之政策,已并非仅属于公共卫生的防疫政策。因此,一国疫苗到底够不够的问题,对国外和国内就有了两个不同的表述。对国外而言,台湾「需要尽快取得更多疫苗」是事实,在国际间瞒不住。但若能得到其他国家给予更多疫苗的援助,却可在国内继续编写故事,述说买不到疫苗是受到中共的打压,最后靠着政府的外交能力,以及捍卫自由民主能得道多助,才在疫情爆发后解台湾人民于倒悬。

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开启「3+11」政策引病毒入关的措施,导致政府扶植国产疫苗的政策提前破功,为了转移疫苗政策失败的责任,民进党政权有赖于编写受到中共打压的剧情张力。也因此,郭台铭的永龄基金会购捐疫苗500万剂,歷经七七四十九天「卡关」的淬炼,才获总统首肯终能与厂商完成签约。但其后,仍有申请循例购进者,政府却称「疫苗已足够」!

今年5、6月国内疫苗支出近40亿元,但到货率却不足10%,立委质疑钱花到哪里去,乃至于已购进的疫苗价格到底是多少?政府皆以签订了「商业保密契约」而拒绝接受监督。民进党政权把外国救助的疫苗称为「民主疫苗」,但向外国商业採购疫苗的预算执行,政府却拒绝民意代表的监督,难道这批政府採购的疫苗可称为「专制疫苗」?

行政院主计总处已说明新冠疫苗採购并非属于「机密预算」,而国际间使用的主要疫苗,各国採购的价格也早有个大致的范围,须保密的程度不能放到最大。事实上,就算是涉及国防机密的预算,立委监督时也可召开秘密会议,让立委看得到保密契约订了些什么,价格是否和国际间的行情价落差过大?

更令人不解的是,政府採购接受政府补助研发的国产疫苗,价格竟也与厂商签订保密契约?儘管如此,受扶植的国产疫苗既是蔡总统所订的国家战略目标,政府和该厂商间订立的公法契约,法律上可否列为机密即大有疑义,因为这种保密无异于是为逃避立法机关的监督。

民主的真谛是「宪政主义民主」,也就是投票选出的政府行使权力时,也要受到监督、制衡和法治的制约。目前政府的疫苗採购是见不得阳光的黑箱作业,违背自由民主的宪政秩序,恐怕只能在政党轮替后的「转型正义」,才有得见天日的机会。(作者为民主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疫苗 #监督 #契约 #保密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