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了两个半月的新冠疫情三级警戒降级了!好不容易,但看看内容,每天靠开店摆摊营生的民眾不禁大失所望,只能无奈地再苦撑。
为何不能解封?中央政府也想;为何只能降级?地方政府也很无奈。关键出在,疫苗覆盖率实在太低,没有这大的保护伞,贸然放松流动管制,住院、重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拖垮医护系统,让台湾陷入疫情以来最严重的灾难。
地方政府从5月15日全台防疫进入三级警戒以来,都遭遇非常大的民生经济压力;眼看着店家一家家关、无薪假劳工人数猛升,更陷入防疫和经济孰轻孰重的决策两难。确诊人数前两名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和新北市长侯友宜尤其难为。他们决定先再观察一周才决定是否准许店内用餐,不难理解。
理性控制不理性是当今全球政治人物必须具备的第一特质。理由是,面对世上愈来愈复杂多变、衝突敏感的重大灾难,民众自认理性,其实,多数人是很滥情。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再印证的事实。靠选票堆上来的政治人物固然知道,他要做民眾想做的事,也要做领导人该做的事。可是,知易行难。
民主政治之难在于面对灾情,选民不是党派滥情,就是期待政府变成无所不能的上帝。偏偏政治人物又经常滥开支票,甚么零风险?甚么清零?都是疫病危机管理中的天方夜谭。何况,新冠是世界首次面对的病毒,它不但很毒、太会变,也太会传染。偏偏政府和民眾又把它从单独、绝对的视角来处理,天天报、时时报,好像天下就只剩下新冠疫情这件事。结果,小事,站在政治面前,谁都不愿冒点合乎科学、可预期、可管控的风险。
全台防疫要前锋、中锋、后卫全队一起。前锋,没有全面普筛把风;后卫,没有足够疫苗守门;就只能靠中锋在分流管制上百步穿杨。难吗!是不容易。双北市府参考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冰岛和以色列的经验,抗疫确实得多管齐下。而各国敢于解封的必要条件都是疫苗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因为,疫苗能使死亡率和染病率大幅下降到流感相差不多的程度。
台湾想解封新冠疫情的难题在感染源不明,无法有效掌控,目前的确诊率是个黑数。英国和日本的经验显示,人被关愈久,一旦解封,报復性出游愈高。英国7月19日的解封就是严重错估此一民众行为。人家还有高的疫苗施打率在护着,台湾得等到十月才能达到防止社群感染的65%的边线。台英系统动态学者最近替台湾疫情推估,如果八月无疫苗可打,要等九月底才有,一旦解封后的确诊率将快速升高五倍以上,达到每日千人的高峰。
现在中央和地方针对新冠疫情,在十月之前,要深切思考和勇敢作为的是,固然解封无望,但在分流管制上如何科学理性地做更大的开放,免得民生经济和群众心理遭受不可承受的衝击,不但得彼此捐弃成见,分工合作,还事不宜迟。
(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