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海军伊莉莎白女王号航舰打击群浩浩荡荡东渡而来,日前通过皇家海军再熟悉不过的新加坡海峡,终点指向日本。一个军事行程,勾起了三国不同歷史记忆。

大英帝国风光之时,新加坡海峡对其而言不过是一个「内海」,皇家海军还是以两艘巡逻艇在新加坡建军。只是美梦不久就在二战被日本打破,帝国霸权地位在战后拱手让给美国。如今英国于此只能是个过客,舰队经过眼看着美军使用着当年的新加坡基地,教人唏嘘。

中国感触更深,在马嘎尔尼发现大清帝国外强中乾后,日子不曾好过。英国为了「贸易自由化」用鸦片荼毒中国人,鸦片战争就此展开。今天英航母的行程航线:麻六甲海峡—南海,与当年如出一辙。

当年是敌人,这回英国「似乎」也不怀好意,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英国改由台湾东面北上而预计不进入台湾海峡,是帝国的善意还是心生畏惧?1982年柴契尔夫人访华给了答案。带着福克兰群岛战争战胜国的风光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邓小平,原想留住香港治权的心思,却被邓一句:「中国人今天晚些时候就可以走着过去收回香港」,吓得出会堂时失神跌了一大跤。

舰队终点国日本的心情就更复杂了。双方联手制俄在20世纪初的「英日同盟」,为日本奠定侵华战争的地缘格局基础。日俄战争的胜利,英国在西线拖住黑海、波罗的海舰队功劳不小。日本在盟约到期后的二战期间,为了实现大东亚共荣圈野望,放胆侵略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日军在新加坡战役大胜,而8万英军遭俘,大英帝国霸权不再;日本背刺英国不久,就遭两枚原子弹攻击而战败。英日双方有如欢喜冤家,最终都被美国踩在头上。

回归现实。英国国防大臣华勒斯与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发表联合声明,其中宣布在该地区永久部署两艘舰艇一事并非偶然。今年3月英国政府发表《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报告,重申英美关系是首要双边关系,并强调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将加强英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显然「脱欧」后的英国,不仅急于在国际上寻找新的贸易关系替代与填补脱欧损失,更在意大国影响力面临边缘化的危机问题。

虽说报告曾提及「伊莉莎白女王」号航母在印太地区的长期部署计画,且很有可能进入南海地区。但到目前为止,英方仅是宣布以两艘护卫舰等级入驻印太地区,除了可能是节省成本考量外,也可能是为了回应美国对抗中国的最低程度协助,毕竟舰队群入驻印太对英国财政会是超级钱坑不说,公然与中国撕破脸影响更剧,先用两艘聊表心意再观后效是理智的抉择。

因此关注重点在于英舰在南海之时,是否会配合美方「航行自由」政策,驶入中国所占岛礁12海浬领海内,并且避开进入台海等种种可能激怒中国举动。就歷史经验来看,英国外交极为谨慎现实。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却是以代办关系维持多年,直至1972年才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同理,要看到英国在印太战略上有快速的重大转变,恐怕不易。更有可能的作法是,在以不刺激中国核心利益为前提下,尽量满足美国的需求;同时藉由新时代下的英日同盟关系,加速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进程。CPTPP的加入对英国事关重大。「脱欧」后的英国亟欲寻求更新更深的贸易连结,尤其是美国。英国正苦恼于对美FTA尚未签订,但英国预期美国会重回CPTPP,届时就能与美国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大英帝国如今繁华落尽,亚洲却再度成为其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颇为讽刺。现在的英国选项不多,至少已不能再像当年倚靠船坚炮利达成国家利益目标。此番「再来」,仍盼其带来的是贸易自由化的初衷,为东亚带来和平,而不是1840年的那个大英帝国,再度成为东亚战端的催生者。(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英国 #大英帝国 #美国 #舰队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