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新闻网》刊载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立委蔡适应失言,将不同属性飞弹混为一谈,并胡乱套用「高低配」用语。立委用词不精准,大大的伤害了国军多年建军备战的辛苦,应该口诛笔伐。究其本意指的应该是「防空制海合一」,一旦共军来袭,国军有能力因应同时来自空中以及海面的威胁;除此之外,还有更厉害的中远程巡弋飞弹和弹道飞弹。

用词错误不是大问题,难道用词正确就能打胜仗?显然不是如此。所以蔡适应的问题不在于混用名词,而是他引发了专业与非专业人士的不安:这许多防空飞弹、反舰飞弹、进入大气层的弹道导弹、贴海飞行的巡弋飞弹,靠防御只能不输,能保证打胜仗吗?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关系,有攻击飞弹就有反导系统,以现代科技而言,反制飞弹已不是问题。手段多得很:除了反导系统,还有雷射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等,只是国军没有这么先进的武器而已。国军没有,难道共军也没有?情报部门都没有做过调查?

更糟糕的,当国军拥有越多的攻击或反制飞弹,必然引起军备竞赛效应,这是铁律。想想看,战争一旦开打,共军发射导弹攻击我飞弹阵地,我们必须发射至少2枚防空飞弹拦截,才会有较高的拦截率。共军发射的飞弹数量越多,我方必须准备更多数量的天弓飞弹因应,这不是变成飞弹数量竞争吗?

同理,当国军向共军发射鱼叉飞弹,共军也必须准备许多防空飞弹,更别提与飞弹相关的雷达、卫星、红外线感应器等系统。然而,台湾的军事与经济体量小,要和中国大陆进行数量上和品质上的竞争,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飞弹 #国军 #共军 #用词 #蔡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