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新闻必须摆在一起看:大陆限电政策(能耗双控)、加入CPTPP。限电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伤害当然很大,但这是为加入CPTPP必须做出的牺牲,而探其最终目的竟然是保护中国竞争力、困乏美国经济。

限电政策扩及9个省区

大陆限电政策来自于2017年10月中共18大5中全会时所提出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简称「能耗双控」,并记录在十三五规划当中。

国家发改委在8月17日所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指出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青海、寧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这9个省区都是原材料生产、以及加工大省。

受到限电影响的产业有六大类: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都是原材料制造产业。

这次针对这9个省区的限电是採取「份额」制,也就是直接把「可用电力」分配给这9个省区,再由这9个省区对所属县市自行分配电力。许多老工业区里面还有民宅,当地方政府拉闸限电的时候,可能也关闭了民宅电力,这是共产党做事太粗糙的地方。

当然,主要的限电物件是能耗高、污染大、用工多的产业,上述六大类产业都属能耗双控的物件,也就是生产上游原材物料的产业。中共直接要求这些能耗双控产业减产20%到80%不等,对于地区以及国家经济影响之大不言可喻。

限电物件也包括工业发达的出口型沿海省份,许多工厂减产、工人休长假。保就业、保经济成长一向都是优先目标,共产党在搞什么鬼?

限电:加入CPTPP的高标准

CPTPP对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贸、降低交易成本、激励企业创新、保护生态环境、零关税的货物贸易、更开放的服务贸易、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投资保护等都有全面性的高标准。

先不论一票否决制对于中国大陆加入CPTPP的限制,光是国内就有许多障碍恐怕不符CPTPP的要求。例如中国大陆平均关税7.5%高于CPTPP所要求的零关税,澳大利亚对于中国大陆提高红酒、龙虾等农产品关税最为愤愤不平;相对的,中国大陆对于澳洲调涨煤炭与铁矿石价格也感到愤怒。

中国从澳洲进口铁矿石达62%,澳洲是最大的铁矿石来源国,煤炭则为18%,虽然近年中国大陆开始分散进口,但是依赖澳洲程度仍深。至少,澳洲没有在关税方面动手脚,这是中国大陆申请加入CPTPP必须解决的问题。

美国是中国大陆加入CPTPP最大的障碍,目前美国尚未决定重入CPTPP,相信美国正在考虑如何降低对中国大陆的惩罚性关税。无论美国是否重入,中国大陆都必须解决零关税的问题,于是出台了能耗双控的限电政策,提前引爆零关税的炸弹。

提前引爆了碳排放承诺的未爆弹

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此为「碳达峰」。

此外还承诺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此为「碳中和」。

很不幸的,前述六大类产业都是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如果现在不治理,加入CPTPP之后还要面对这些问题,晚处理不如早处理。从现在开始,碳排放就必须得到控制,不能再成长了。

能耗越高、污染越大,表示进口原材料例如煤炭和铁矿石越多,而目前这些原材料都掌握在澳大利亚手上,也是美国在背后遥控操纵的市场。例如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之后,煤炭与铁矿石价格的疯涨,一时间中国经贸受伤颇重。

现在中国大陆反向操作,乾脆关停了烧煤、烧油、烧气等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反正目前中国进口原材料的目的只是为了加工,还是低端可复制的来料加工。

这些产业对于原材料价格极为敏感,低端加工的毛利率就是俗称的「毛三毛四」,只要以毛三毛四为基础的传产或电子业,对于原材料价格变动都很敏感。很多电子厂只会生产某个零部件,不但消耗大量能源、动用大量工人、而且产品可被替代复制,能够接到订单就是因为比别人低个零点零几的单价。

现在中国大陆发狠了,只要不耗能,其余都好谈。大家会问,不进口原材料怎么发展经济呢?受到川普贸易战的「启发」,中国大陆想通了:

第一,反正关税增加最终是由美国消费者买单,而不是中国人,所以美国加不加入CPTPP无所谓;就算美国维持关税壁垒,必然推高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人会因为高物价而变得越来越穷。第二,争取定价权。

争取定价权:砍向美国经济的大刀

即使美国对华降低关税,中国也将争取产品的定价权,不但争取国内原材料出口(包括铝土、焦炭、镁、锰、黄磷等)、同时也包括产品出口的定价权。

美国和欧盟曾经为了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告上了WTO,现在悬而未决。未来吾人判断中国在加入CPTPP之后将会开放原材料出口(不含稀土),但可能会像澳大利亚一样提高出口价格,就是以价制量。

在原材料方面可能无法取得定价权,特别是原油。但是中国大陆正努力分散并获得原材料包括石油的来源,至少可以取得议价权,稳定原材料价格,否则目前中国连议价的资格都没有。

这将可形成一股制约美国操控原材料价格的力量,眾所周知,美国一向透过战争手段操控原油价格,并藉此调节美元匯率指数,无限量的美债与美元就这么的发行出去。

随着中国掌握原材料的议价权、再加上中国政府温水煮青蛙般的抛售美债,逐渐增高美元贬值压力,这个过程是缓慢的。等到美国人发现物价不断堆高、收入却未随之增加,再多的美元都救不了美国市场。

在产品出口方面,今年中国前三季出口比去年同期出口比例增加24%左右,为何在高关税之前仍有这么畅旺的出口表现?原因很简单,疫情把原本应该接手中国制造的国家例如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的经济搞残了,所以大量海外订单回流中国。

这种回流不是健康的,等到这些国家从疫情当中恢復过来,海外订单还是会回到他们的手上。原本开始增产的加工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因此,限电的目地就是为了去产能,就是去掉低端可复制的过剩产能。

产能下降,必然造成价格上升,这是中国大陆的算盘:摆脱廉价品的外衣,以单价高的产品来增加其附加价值。

2015年中国大陆即针对低端产业开展了转型升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使企业不再为了毛三毛四而苟活。

具体而言,转型升级就是把高用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品质、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益的产品,并把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转型、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型不一定能升级,升级不一定要转型。

小结

中国大陆突然祭出限电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低端而又耗能的产能过剩、以及未来零关税问题。在加入CPTPP之前,中国必须确保产业体质必须是健康的,包括资本市场也必须是健康的。

过去中国民间资本积累歷经了工业化资本积累、房地产市场资本积累、网路平台资本积累例如滴滴或马云,造成畸形的资本发展。若我们从「平均地权、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的观点来看,问题的本质就很清楚了。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国大陆 #CPTPP #中国 #限电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