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的异军突起,让一场只是「茶壶内风暴」的国民党主席选举,增添不少路线辩论的火花。选举的结果却仍是由代表着国民党内多数稳定派的朱立伦当选,显示国民党内多数仍盼採取渐进式改革的路线,「稳定压倒一切」正是这场选举结果的定调。
选举结果不免有见缝插针的扭曲评论,首先朱就被质疑是党主席民选以来,首位唯一得票未过半的主席。然而各次选举时空环境皆不同,各个主要竞争的候选人能力态势都不一,仅用结果来比较差异怕是见树不见林。以往国民党家大业大,竞选党主席所需投入资源不小,往往造成强弱悬殊的比赛结果,同额竞选也曾发生;但此次选举不仅罕见地发生现任党主席遭受竞争者强力挑战,而其他参选者个人条件也是一时之选,因此战况激烈难有其中一人独占鳌头,尚属民主竞争常态,实不宜过度解读。
观察得票较多的三人分布态势,朱立伦得到的四成五,离过半虽不中亦不远,其得票组成多来自于国民党散布地方的县市长、立委、议员等党内建制派票源;而江启臣得到的一成九,多来自党主席任内支持世代革新与台中在地支持的票源;张亚中囊括的三成三选票,则是来自于传统黄復兴体系,以及部分重迭韩国瑜支持者的「纯正中华民国派」。
三人票源分布各异,却也充分反映着国民党内对于短期政治路线的认同程度。朱、江两人的六成四得票,说明当下多数党员认为党尚未到非在两岸路线摊牌,才能重返执政的恶劣局面。在地方多数县市执政以及立院仍属第二大党的条件下,只要选出可凝聚内部多数共识的党主席,未尝不能在2022、2024有所斩获。
这是近三分之二党员的「共识」所做出的政治选择,而非张亚中所代表的三分之一党员民意,与社会现实完全脱节。何况竞选四人均认同九二共识的政治路线,惟是理念相同而作法不一,切不可混为一谈。
诚然并非张亚中的大破大立改革路线不好,而是体质虚弱又内外交迫的国民党,有如高龄80岁罹患三高加之慢性病的年迈老人,很难评估张亚中这只特效疫苗究竟会让国民党药到病除,还是不幸一命呜呼。既然多数党员选择用温和性疗法来走过在野疗伤阵痛期,那么新任党主席朱立伦首要之重自然是调养体质,让国民党的声势儘快恢復到足可与绿营一战的战力,待日后党的体魄强健后,朱立伦终究得回头面对「张亚中课题」。
四成五得票是朱立伦当党主席的权力来源,但来源却是短暂又虚幻。原因在于朱立伦很可能是国民党民选党主席以来,最没有「蜜月期」的党主席。早先家大业大时代的党主席,尚有资源可供挥霍维繫党的生存,蜜月期「长得不得了」。到了洪秀柱任内面临党产陆续被抄家的困境,到了只能勉强挤出一点资源的局面,却也还有零花可用。吴敦义任内还能靠募款勉强度日,也因国民党执政县市少、立委数少,基期过低反而只要有成长就能交代。现任的江启臣尚属年轻又愿意承担败局,党内多不忍苛责,容错空间相对较大。
反观朱立伦,既已当过党主席,政治经歷早已顶天,更是选过总统。此次得以回锅,绝非党员喜迎凤还巢,而是当下需要朱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替党稳住局面。何况紧接而来的罢免陈柏惟案、年底公投案,势必牵动来年地方大选态势,朱立伦如果不能当个随插即用的「即战力」党主席,在上述诸案取得战果,甭说「蜜月期」,难保不会因为明年底选举表现不力而成为最短命党主席。
惟今朱立伦当行之事,当是尽快寻觅党务主管良才组成战斗团队与提早布局六都人选。前者是朱立伦证明自己「准备好了」而不是仓促竞选的指标;后者,朱选前喊出「六都过半」且县市16席以上的目标,倘仅能过半取得三席直辖市,一般县市只多一席,未免辜负党员期待。
朱立伦应当自设高标,推出最强六都候选人,设法在六都中至少取得四都甚至五都席次,更要团结各县市地方不同声音,让议会保持继续过半优势,议长维持国民党籍,方才构成国民党强力挑战2024的基本盘。办不到上述条件的朱立伦,必然从称王者降级为造王者。
团结党内取得2022胜选是朱立伦2024的重要课题。但面对朝大野小的台湾政局,朱立伦更应拿出团结在野力量挑战执政者的能力,务实面对既敌既友的民眾党成长的事实。打铁还需自身硬,朱立伦如果不能打造强大的正蓝军,就不可能有底气跟其他在野阵营叫牌,妥善处理在野竞合的任务,将成为朱立伦能否担当大位的重要指标。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