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针对半导体晶片短缺,于今年9月和半导体、汽车及科技业者会面,企业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英特尔、苹果、底特律三大车厂等。会中雷蒙多要求晶片业者在45天内填写问卷,提报供应链资讯,并警告企业,若未回应,她可能引用《国防生产法》等工具强迫业者提供。日前,我经济部长表示,台湾半导体相关产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使用者都有收到问卷,应该都会填答。
拜登政府此番行动引起国际上许多质疑,认为对解决晶片荒并无助益。其实这种丑事美国连说都不该说,台湾连听都不该听,因为台积电和三星等并不是美国企业,美国无权作此要求;其次,要求企业提供客户名单、产销、库存等资料涉及多重妨害企业营业秘密,两国政府岂能明知故犯!尤有甚者,美国此种作为正曝露出其制造业已是穷途末日,只能靠「鸭霸」行径挽救企业。
1950年代日本快速从二战后的废墟復兴,由于其工业底子深厚,纺织、钢铁、音响、彩视、录放影机、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相继崛起,如秋风扫落叶,将美国主力产业打得抬不起头来。
美国业者遭受生存威胁,员工面临失业,引发相关利益团体抗议,国会纷纷提案保护国内市场,迫使行政部门採取制裁措施,其重点一是要求日本出口採取设限措施,另一则是撤除日本的贸易障碍。例如1986年日本迫于美国压力签下《美日半导体协定》,除被要求出口自我设限,并被迫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美国公司在其市场占有率要达20%。本国企业缺乏竞争力却要求进口国给予市场占有率的保障,让世人看到美国的堕落与厚顏。
1979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出版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顾名思义,其目的是要让美国了解日本是如何从战后的失败国走向成功之路,但是美国政府只看见日本成为强国之后对其产生的威胁,因此贸易制裁措施一波接一波展开,却不知自我检讨、学习日本的成功之道,结果造成两败俱伤。
自由经济和市场开放一向是美国的主张,全球化时代各地区依据其比较利益发展不同产业。但产业发展是动态的,基于各地竞争优势的消长,产业会产生递移。即使许多产业是从美国萌芽、成长,但到某一阶段该等产业亦可能开始外移,腾出的资源如人力等,才能提供更高附加价值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
根据WTO的统计,2010~2020年间美国制造业出口在全球占比从13.8%降至7.6%。今年4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提出有关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报告,盘点了28项制造业,2009~2019年间,有24项产业其出口是负成长,呈现正成长的仅飞机与国防装备、电子、石化产业,显示美国整体制造业的竞争力持续在衰退。但在知识密集与科技服务业,美国则展现了强大竞争力,去年仅在使用智财权的收付费国际贸易,美国顺差就高达700余亿美元。
同样情况发生在半导体,虽然美国制造产能在全球占比从1990年的37%萎缩至2020年12%,但依据波士顿顾问集团的研析,美国具有创新生态体系的优势,因此在研发最密集的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核心智慧财产、晶片设计、先进制造设备等均居于主导地位。
直至今日,美国政府似仍执迷于运用政治力量弥补其产业竞争力的不足。从2005年起,苹果公司Mac系列产品就一直使用英特尔设计、制造的晶片,但是去年苹果转而使用自家的设计,生产交给台积电代工。英特尔执行长基辛格日前表示,希望能够赢回苹果这个客户,但前提是英特尔必须在技术竞争中胜过苹果。基辛格此番说法为美国政府上了一课,在美国建造和营运半导体厂的成本比在其他地方高出25~50%,只有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竞争力才能留住产业;若是一味使用政治手段,只会让美国的霸道和《美日半导体协定》一样遗臭万年。
(作者为前经建会主委、前经济部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