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这些年内,谈「统一」是政治禁忌,就有可能被戴上「亲中卖台」的帽子。习近平有别于他前任的中共领导人,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战略高度,处理他眼中的「台湾问题」。因此,两岸「统一」是中共对台政策的目标,但不是唯一和最终的目标。因为习说过那是「两岸人民心灵的契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统一」。
习近平明年在中共「20大」获得连任后,为了他的「民族使命」和「歷史定位」,势必把「统一」问题放在他的「议程表」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上上之策,但为形势所迫,也不能排除他会对台使用武力。毛泽东就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辩证关系,强调「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习是毛泽东思想的忠实信徒,当然了解其中「和战两手」的道理;但台湾民眾对于这种复杂的辩证思维,可能就缺乏认识。例如,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民调,受访的台湾民眾有近6成的人担心两岸开战,但多数人不觉得恐慌。
中共的对台政策,似乎也加深了台湾民眾对「和战」问题的迷惘。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后,中共的对台工作就聚焦于「反独」和「反对外力介入」。「台独」是个「假议题」,拜登政府对于美国是否出兵协防台湾,至今也维持「战略模糊」的态度;但中共却藉此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加大对台施压的力度。难道习不明白,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会使台湾人民因对中共政权的恶感,转而对「统一」心存戒惧?政策手段影响政策目标,中共的行为显然和促进「和统」背道而驰。
「统一」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政治工程。虽然《三国演义》开宗明义就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中国歷史上从分到合,几乎都是运用战争手段达成的。两岸分治几十年下来,要推动「和平统一」,确有相当的难度,对岸需要运用更多的智慧和维持更大的耐心。
台湾的各项民调显示,支持「独立」虽超过支持「统一」,但「维持现状」仍是主流民意。台湾政治人物为了选票,对「统一」避之唯恐不及;但现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改变现状的一个重要变数,就是中共的「促统」。蔡总统任内可以不碰触「统一」,但她的继任者,无论是民进党或国民党,可能都无法逃避这个议题。
如果「统一」的问题难以逃避,政治人物就应未雨绸缪,进行「超前部署」。台湾不赞成「一国两制」,但要提出自已的「统一」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免得届时被迫结「城下之盟」。最重要的是,当执政者把「统一」视为一个选项后,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涉及中国大陆政策的相关议题。(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