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缓解之后,台湾的政治口水快速地復活,是非标准人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年底马上要迎来的四大公投,蓝绿吵翻天,但更遗憾的是口水多,讨论少,这种诉求蓝绿认同,而非理性论辩的决策过程,实在让人忧心。

「善变」还是「应变」?

核四、美国莱猪、公投绑大选跟藻礁,每个议题都在台湾讨论了十年以上。不可讳言,现在的蓝绿政党,过去跟现在的立场都迴然不同,如果只是骂别人「善变」,说自己是「应变」,这种玩文字游戏只会没完没了。距离公投还有一个半月,现在就开始扣帽子,那也未免太快放弃沟通。

对于核四,到底其他的能源够不够用?可以怎么用?因为现在的经济局势又不一样,各国都呈现能源欠缺的迹象,要辩论也应该建立在最新的时事上。事到如今,还在说蓝绿当年谁怎么说有甚么用呢?当年的局面跟现在早就完全不同。拿着过去别人的话柄,或许可以逞口舌之快,却不能改变现在的情势。

执政者应让选举流畅

其中,公投绑大选,最引人费解。上次大选是因为跟公投一起,造成投票时间太长,甚至有的地方已在开票,还有地方仍在投票,引来选举不公的问题。

其实这相对其他三个问题都好解决,首先是改良投票方式或是增加投票站,例如投票站可以将公投跟选举分开,投票者可以就自己的需要,决定投完选举票后,还要不要继续领公投票。也可以加开投票站,自然可以分散人潮。

敏感的是公投绑大选容易对执政者造成极大的压力,毕竟会公投的题目大都是跟执政者不同的方向。

现在为了一次公投的问题,禁止两种选举绑在一起,就时间成本来说,未必比一次选举来得好。身为执政者有义务让选举更为流畅,但是在民主的前提下,一味禁止公投绑大选,恐怕反而引来不必要的政治猜忌,对执政党更不是加分。在这种技术问题上对峙,而不是寻求解决方案,也让执政与在野的地位对调了。

承认立场的转变

另外反莱猪跟藻礁公投,都涉及严肃的对美外交跟国民健康、电力能源跟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动辄将对方妖魔化,并不会让自己自动神圣化。只能说两者当中取其轻,这需要对反对者更多的理解,也需要支持者更柔软的沟通。

原本在公投之前,政府的态度还相对较软,没想到等到公投成立,反而变成全面焦土抗争。

政府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执政者要考虑的不只是公投,还有公投后的施政,可以预期目前公投双方旗鼓相当。难道真的要跟一半的国人为敌?身为执政者应该三思再三思。

不论是蓝绿白,期许政党跟国家的领导人,在讨论的时候,聚焦在议题,而不是指责。这阵子的讨论,各阵营都不断在强调对方的昨是今非,至于自己立场的转变,几乎鲜少讨论,这种顾左右言他的讨论,是不可能达成社会共识,也不会让真理越辩越明。

台湾面临中国威胁已经很凶险,如果内部还这样彼此分化,就算公投结束、其中一个政党赢了,台湾整体也是输了。

(本文由台湾醒报授权转载)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公投 #台湾 #讨论 #执政者 #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