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城中城大火之后,虽说内政部将问题矛头指向管委会,并且依旧打算在《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的修正草案中,要求各老旧大楼成立管委会,但管委会的许多乱象与局限,也被搬上台面一一检视。不过面对许多管委会可能有责无权,或是沦为特地住户图利、挟着管委会名义或是多数暴力欺压其他住户的「城邦暴力团」的情况,政府依旧没有具体的认知。就拿这次政府终于愿意在内政部报请修正《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的修正草案时,想要顺便解决许多电动车车主,因为管委会阻挡而无法安装充电桩争议与困扰的意图。

这个问题其实存在已久。很早之前,当电动车刚刚进到台湾市场,许多赶在潮流尖端,不管只是为了新潮还是真正赞同节能减碳理念的电动车车主,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管委会不给装充电桩。当然,管委会的理由不外乎就是安装前怕安装后会影响美观、破坏大楼结构;然后安装后又怕电费难计算、电量容易负载等问题,不同意少数住户安装充电桩。间接也令许多原本有意从燃油车改开电动车的车主却步。

于是藉着此次修改《公寓大厦管理条例》,才打算顺便增修「既有社区安装电动车充电系统」的相关规定。未来车主只要得到相关单位的安全证明,管委会就不得拒绝住户安装充电装置的要求。管委会并且还须报请台电进行事前专业评估,并降低召开临时区分所有权人会议成案门槛,以利协助社区凝聚社区装设共识。

而且为使公寓大厦住户的权益能获得足够保障,也要求管委会应提报自主维护管理计画、投保公共意外责任保险,并订有保险费负担及差额负补偿责任及违规罚则。这样的修正,看似能够初步解决车主连充电桩都无法安装的第一步。不过车主想要装设充电桩的门槛降低了,但后续的管理与维护,政府依旧给了管委会很大的权限。试想,如果当初就是一个对电动车和充电桩有偏见的管委会,不想让特定住户装设充电桩,就算该名住户带着法条依据来要求管委会,后续恐怕还有很多问题要处理。

在全球暖化、气候变迁的压力之下,许多国家都已经喊出了2030甚至2025年,就要全面禁止燃油车上路的口号,台湾喊出的2040早就已经落后人家许多。结果在电动车的转型推广上,也没有比人家更友善、更努力。

今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从11月1日起正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举行。有197个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的缔约国出席这次的峰会,并共同商讨各缔约国接下来的减碳计画与碳中和目标,希望能以实际行动,有效减缓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全球危机。

台湾虽然不是联合国的会员,自然也不是这项公约的缔约成员之一,但在绿能环保与减碳转型的努力,依旧不该过于被动、落于人后。倘若政策始终慢半拍,又没想清楚民眾实务执行上,可能碰到的困难并加以预防解决,那就真的要被全世界抛在后面了。

(作者为口译工作者)

#管委会 #充电桩 #安装 #许多 #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