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于10月21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提问时指出,若中国大陆侵略台湾,美国将会防卫台湾,并表达对中国大陆军事科技发展的忧虑。此语一出,引起各方关注美国是否已改变其两岸政策。事后,白宫国安会及国务院均声明,美国并未改变其政策,仍依循着「一中政策」来处理对两岸之关系。虽然如此,在总统大选落幕一年后,拜登主政下的白宫,并未完全扬弃川普所留下、对中国大陆竞争的政策。换言之,美中之间在可预见未来之竞争关系,恐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美中竞逐混合型强权之地位
近期《外交事务》双月刊,也集中探讨拜登政府与其战略对手之关系。由美国大战略学者Hal Brands及冷战史学家John Lewis Gaddis 所合撰、比较美苏与美中冷战的专文指出,美中对峙的最大原因,就是双方都在寻求作为混合性强权 (hybrid hegemony) 的地位。美国得天独厚,位居大陆且有通往世界最大两洋的能力与自由度,混合性霸权地位当之无愧;这也是美国在20世纪必须阻挡德国及苏联扩张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大陆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亦是在争取此等霸权地位,这也是美国战略学界最为担忧的部分。该文最后提出,美苏冷战期间的围堵政策,或许仍有参考价值。
无独有偶,攻势现实主义大师John Mearsheimer亦在同一期刊登的「难以避免的对抗」文中指出,美中现况就是美苏冷战的翻版,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美中确实有迈向热战的可能。Mearsheimer指出,虽然各界认为美苏、美中对抗殊有差异,但美国与渠等对抗竞争,都是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下、各国必须将自身利益极大化以寻求绝对安全的产物。
因此,美国在冷战行将结束之际,歷经四任政府所採取的自由主义思潮,意欲经由接触改变中国大陆等思维,只是妄想,而据此而来的对中交往政策更是重大错误。Mearsheimer更直言欧巴马任内推动的重返亚洲政策,若是依照当时柯林顿国务卿的版本,就不可能成功对付中国大陆崛起,因为柯林顿本人就是交往政策的拥护者。
Mearsheimer认为,当前的中国大陆远较冷战时期的苏联更具威胁性。首先,当前的中国大陆较苏联更强大。其次,冷战初期苏联人仍试图从二战带来的衰退中回復,而中国大陆自1979年之后即无对外重大战争而得以专心发展经济。第三,苏联当时为了维持老大哥地位,高度介入华沙公约组织成员的内部事务,而中国大陆目前并无必须让其分神处理的盟友。第四,中国大陆只是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未彻底奉行不重视效能的计画经济,且对中国大陆而言,民族主义较意识形态更有利于动员,也使得美中的衝突更难化解。最后,中国大陆对东亚地区的区域野心,加上东亚地区并未如冷战时期在欧洲有「铁幕」的存在、让美苏各自拥有明确的势力范围而有助避免衝突,使得美中直接对抗的可能性大增。
战略清晰是解方?
依据Mearsheimer的观点,中国大陆崛起绝对是美国的梦靥,而只有增加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吓阻,在东亚地区强化传统与核子武力之部署,方有可能避免双方的热战。换言之,若依Mearsheimer 所云,则美国对于武力的使用立场,会由模糊朝向清晰。
在G20罗马会议召开之际,中国大陆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谈及台湾时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而在COP26气候变迁大会行将召开之前,国内外媒体亦有报导论及拜登团队内部出现了以气候特使凯瑞为代表之对中国大陆应全面评估、有所让步以换取气候议题合作之主张,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立文及国务卿布林肯为首的区隔议题、决定态度之主张,两者相持不下。
单就当前美国内部情势看来,若中国大陆在即将到来的COP26会议没有具体承诺,华府单方面决定对中偃旗息鼓的可能性不高。美中冷战若正式开启,台湾必定位处前沿,对这些竞争对峙的议题不可不慎。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