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疫情的衝击,民进党全代会延后召开,攸关2022地方选举提名的游戏规则的拟定也顺势缓了下来,但是党内各派系的布局可是紧绷着神经盯着。

拟送交11月14日全代会议决的提名条例草案一出炉,压力锅也开始沸腾,「正国会」系统的中常委陈茂松痛批「新潮流」的党秘书长林锡耀「王八蛋」,党内听得心惊胆跳,党外政敌也搬板凳准备看好戏,是否意味着兼任党主席的总统蔡英文跛脚徵兆已经浮现?

据党中央规画,2022执政任期尚未届满之县市,由蔡英文提名,经中执会通过后徵召,在现任者优先的考量下,高雄市长陈其迈、台南市长黄伟哲、嘉义县长翁章梁都将续战。

非民进党执政县市,则由派系共组的选举对策委员会徵询、协调后产生单一适当人选,再由蔡英文提名,经中执会通过后徵召。在这些县市中,已有表态者包括台北市、彰化县等,但要变天,可不是件易事,各派系就算有自己属意的人选,若未能在供作提名参考的内部民调脱颖而出,硬要上阵,绝无可能。

在民进党执政任期二届届满的部分,包括基隆市、新竹市、屏东县,则将办理初选,只要确保不要出现过激的竞争,恶意攻讦的行为,候选人就能顺利产生。

基于民主原则,理应办理初选,这也是陈茂松自恃的公道所在,于是重炮抨击林锡耀,「欺上瞒下」,没收党内民主,甚至连「不屑、不要脸」等难听的字眼都用上了,甚至扬言全代会前会有更大的反对动作。

党中央的决策,当然可称说是胜选考量,仅是在民主的程序下,取径不同。林锡耀举回顾歷史变革说,过去从党员投票,演变成党员加上干部投票,之后又加计民调的权重,后来改成最能反映民意的全民调。

林锡耀强调,因应每次选举的时空背景,与时俱进,订定特别提名条例,是循党内民主程序,取得中执会多数人认同,也希望未来在全代会通过后,就成为明年县市长提名的依据。

就制度面的争论,看似各有道理,但是选举结果未揭晓,也无从断定谁的主张才是上策。毕竟2018也让连任者优先,但是正国会的林佳龙失去了台中,林右昌则保住了基隆。那年,民进党执政县市从13个掉到剩6个,选对会还因此被讥为「选错会」。况且,蔡总统2020竞选连任,在赖清德突袭之下,也未能协调成功,也是经过民调比拚才落幕。

若依党内竞争来看,陈茂松这一出击,也难撇清派系考量,在正国会中,不管是有志于台南市长的立委陈亭妃,或屡屡抛出北北基建设蓝图、企图争取台北市长提名的基隆市长林右昌,若能参与初选,总是有站上擂台、一搏高下的机会。

不过,陈茂松虽然直率,但也预留转圜的空间,字字句句都只点到党的「工头」为止。中执会通过草案那天,正国会系统除了陈亭妃请假缺席之外,民进党立院党团书记长蔡适应、台中市议员周永鸿、基隆市长林右昌、彰化县党部主委邱建富也都与会,没有採取集体缺席抗议行动。

蔡英文有没有听到呢?林锡耀会后也说了,「党主席蔡英文也特别要我转达她个人对陈茂松坚持理念的敬佩之意。」这回应显得轻松,仍是自信满满,毕竟这仅是提名策略之争,不是绝对的是非之争。

如同林锡耀所说,民进党不是一言堂,而外界也向来视为是民进党的党性,在未定案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大鸣大放,何况这并不是放暗箭。观察近日党内的反应和社会舆情变化,涟漪亦相当有限。要以一位派系要角的发言,据此推论蔡英文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松动,是言过其实,敌对阵营想要见此见缝插针,也难引起共鸣。

蔡英文的权力崩落,绝对不会是由党内向外。年底的四大公投,以及明年一月的台中市立委补选,才是蔡英文目前焦虑之所在,一旦未能通过民意的考验,这笔帐铁定是要算在领导人头上的,届时,党内是不是主席说了算,就会是个问号了。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副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蔡英文 #党内 #林锡耀 #陈茂松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