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影响,让全国学校在五六月份实施远距教学;而在新学期,一开始也有蛮多学校先实施了几周的远距教学,直至十月才陆续恢復实体上课。这个世代因为疫情而有了远距教学,在远距教学的阶段也让大家省思到有些课程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透过线上教学让部分学生能选择观看课程的重点,但学习效率不一定能提升。同时,线上课程也少了师生彼此实际互动的氛围。不过,在远距教学中确实可以让学生们规划自己的时间。而许多大学生会经歷的「服务教育课程」在疫情下也不例外,必须转变为远距教学,而这模式转变成观看影片或者是撰写心得。
在疫情下,「劳动型」的服务教育根本无法到校实施,仅以线上配套方式来补足时数,但这对于学子们来说真的有用吗?而这徒于形式的劳动型服务教育真的是有意义的吗?「劳动型」服务教育是许多大学生一直会讨论的问题,究竟要废还是不要废?服务教育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从事服务时能学到一些东西,例如扫地似乎可以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心。但这些收穫,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而是需要有师长从旁指导。这值得大专院校与学生一同省思,究竟是怎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们能学到东西,又能够是有意义的服务教育课程。
就个人经验对于劳动型服务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型服务教育该如何华丽转身以及在转型时会面临到的困难点,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1. 将服务教育课程的劳动性质转变为「学用合一」,告别过往一年级全校性的扫地,改为二三年级,由各系规划新的课程,如服务与知识实践,结合科系领域发展出新的服务教育。学生将不再仅用「劳动力」来完成服务教育,而是将在系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如:法律、社工、传播……)转化成服务,在这过程中能够让过往所学的东西全部统整再复习一遍,并且运用出来。如此所学到的效益一定比目前单纯劳动型服务教育来的多。大学生往往最欠缺的就是实践与执行,通常仅是于课堂上的学术活动,鲜少将所学到的东西真正应用。
2. 在劳动型服务教育课程转型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个阻碍,学校以及学生,这两个因素将会是服务教育课程转型的最大困难。
(1) 在学校端的角度,往往会不想要多耗费时间去设计课程,因此全校的「劳动型服务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相当方便的。所以若要将劳动型服务教育转型的话,学校课程规划人员真的需要去改变心境,究竟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东西还是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学生,甚至是为了配合教育部而设置的服务教育课程。
(2) 在学生方面,也会是学校要不要将劳动型服务教育转型为「学用合一」的服务教育课程重要关键。有些通过了劳动型服务教育课程的学生,到了不同年级时,会有「苦媳妇熬成婆」的心态,当学校有打算要转型服务教育课程时,这些学生会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是反对学校的改革推动。这些通过劳动型服务教育的学生感受,也是让学生自治相关组织不向学校提出改革课程的原因之一。如果通过劳动型服务教育的学生,也是支持改革服务教育课程,这才会是学生自治相关组织向学校争取改革服教课程最有力的后盾。
要将劳动型服务教育转型成「学用合一」的服务教育课程事实上并不难,主要是学生端有没有将意见表达出来,以及学校愿不愿意改革。如果能将传统的扫地、维护环境、出公差等的传统服务教育,转变成更有意义的服务教育,在服务的同时又能够增进专业领域的本职学能,这或许更能够贴切服务教育课程当时设立的目的。学生们在从事这些更有意义的服务教育课程,也能够从中再次检验自己所学是否足够?在毕业前将自己的本职学能增进完备,以利面对外来踏入职场的挑战。
(作者为大九学堂二期学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