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元老季辛吉表示,在台湾问题上,当前美中应当通过讨论,维持「有意义的一个中国概念」;从当年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达成谅解得到的经验是,美中领导人应当私下讨论他们计划的共存原则。

季辛吉2日晚间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举行的年度晚宴上,在线与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谈论尼克松当年访华,与中方处理台湾问题的经验教训时做上述表示。

作为当年打破美中关系坚冰的先锋,季辛吉回忆起1971年秘密访华时,中方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方案谈台湾问题,否则美中关系正常化免谈。后来尼克松访华时见毛泽东,毛泽东在台湾问题上表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表示「可以等一百年」,从而在中美建交谈判上表现出灵活性。季辛吉说,这意味着毛坚持双方必须发现方式来使得一个中国原则能够得以维持。

季辛吉指出,对于双方当年在台湾问题上谅解的最大挑战在于,任何一方试图挑战这种谅解,如果中方试图以武力解决,如果美方直接或间接反对中方的原则方案。他说,遗憾地说,这正是现在发生的事情。

「所以问题不在于军事保证,问题在于中国和美国能否维持基本的概念,通过讨论来实现这个目标,维持一个有意义的一个中国概念,而不仅仅是在言语上。」基辛格说道。

季辛吉指出,从当年尼克松访华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两位领导人应该私下讨论他们计划共存的原则,然后指导各自的政府去做。如今共存是一种激励,因为技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约束,同时如果极端地运用这些技术,两国之间的衝突也会摧毁人类文明的本质。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演讲中指出,与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柏林对峙不同的是,台湾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美中之间直接的军事衝突。

芮效俭强调,想办法稳定台海两岸关系,非常符合美国的利益。北京的目标是统一,但它认识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和朝鲜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要找到解决办法需要时间。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它将动用武力来防止台湾与中国的正式分离。

亲身参与美中建交谈判的芮效俭指出,双方建交时同意的一个中国框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此框架内,台湾的繁荣是前所未有的。十年前,两岸关系蓬勃发展,紧张度较低。现在情况不再是这样了,中国领导人视台湾为「定时炸弹」。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现任台湾政府拒绝承认一个中国的框架。这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北京增加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以阻止台湾独立,而美国以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关系作为回应,北京认为这违反了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协议。双方都认为对方使威胁变得更糟。

芮效俭强调,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应该是华盛顿和北京的一个主要政策目标。两岸关系恢復稳定,对美国商界有很大的利益;否则因为台湾地位而产生衝突的风险阴云将始终笼罩在商业地平线上。他指出,一个稳定的和可持续的现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的立场,美国只能与台湾发展非官方关系。这是允许台湾过去40年繁荣的基础。

在与季辛吉和主持人的对谈中,芮效俭谈到处理台湾问题可从歷史吸取的教训。他指出,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中最危险的时刻,而台湾危机将是一场反向的古巴导弹危机。因为古巴导弹危机中,地缘政治因素都有利于美国,而在台湾危机中,地缘政治因素都有利于中国。因为一个远距离的大国试图在中国的岸边保护一个小岛,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比古巴与美国的距离更近。

芮效俭认为,双方对彼此的动机都有误解。如果美中因台湾发生衝突,中国不知道美国的目标是什么,美国也不确定中国的目标是什么,核战争的风险将会出现。让古巴导弹危机如此危险的是,美国对于古巴是否安装了核导弹的情报是错的,而台湾发生危机时,情报仍有可能错。

芮效俭呼吁中美之间通过有技巧的外交处理这个非常危险的问题。他说,世界上没有发生过拥有中国和美国这样军力的国家之间的重大战争,现在的领导人没有经歷过处理核破坏所需的危机管理。误解和管理不善的空间是巨大的,但有技巧的外交能力应是更大的。

对于两国之间的战略避险,芮效俭强调,当务之急是恢復中国对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的信心。美方可以说美国有一个中国政策,但很明显,中方认为这不是真正的一个中国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恢復美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目标的信心。

芮效俭肯定双方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此次中美峰会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开端。中国人理解美国希望就战略问题进行一些对话,他认为这对台湾方面也很重要。他说,如果中国对美国的一中政策没有信心,台海形势不可能稳定。这不是美国向中国让步的问题,对中国来说这是核心利益。就像季辛吉说的,管理美中关系,你通常必须表现出对另一方核心利益的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

(本文来源中评社,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美国 #季辛吉 #芮效俭 #台湾问题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