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总统的元旦文告「终于」只字未提「中华民国」了,改以「台湾」两字替代!根据总统府方面表示,元旦文告的初稿是由蔡英文自己写拟,而理所当然最终定稿也由她裁决,在元旦升旗典礼之后,对着麦克风逐字念出。

在一个国家、政府与歷史年份的「民国111年」的最初纪录中,如今正式消失在总统最高权力位阶的言语和文字里的「中华民国」,究竟意味着蔡英文的性格思路出现何种结构性的「偏差」,或者「抉择」?特别是蔡英文并没有忽视「两岸」,文告对于北京方面的喊话依旧篇幅吃重,稿中的定位与谋略尽显出她陆委会出身的浑厚积淀。

只是,研究蔡英文的政治人物心理,都不会忽视去年「论文门」对于她去年执政造成的潜在影响。一个简简单单两三下就可透明公开的博士学位与论文,最终竟然是由总统府方面各种充满瑕疵、疑惑、盲点的「证据」,挟带着司法、教育部会介入了「提起诉讼」与「列入机密」,採取权力覆盖式的极端掩护。这些都铺显出蔡英文「政治心理」的微妙变化。

政治领袖的任期一旦来到连任的末段,往往会进入某一种「歷史定位」的自我思判!这既是一种政治理想的抽象追求,有时也往往成为脱离政治现实、剑走偏锋的导火线。蔡英文的最大麻烦,确实在于「论文门」引发出某种本能的、长期的权力不安,原本远离派系纷争的她到了「权力晚年」,必须建构自己的防御体系以力求捍卫,或者遮蔽。

政治权力的本质,除了放大,确实就是「遮蔽」。歷经2021年的新冠疫情洗礼与疫苗风波,蔡英文的声望虽经跌宕,却没有太大伤损,主要也因为她走的是「遮蔽路线」,这让她决心更为「远离媒体、远离大眾」!特别是总统府更加限制严格、管制突发问题的近身採访,使得媒体记者几乎无从靠近,更遑论提问、追问任何议题以获取真实回应。

一边竖立「舆论防火墙」,另一边全力加强「网路社群的贴文扩散」,不得不说「网路总统」如今已经成为蔡英文的日常踪迹与正式标籤。无论心态上甚至日常生活上,蔡英文如今确实遁入一种「网路形象诉求」为主导的韬晦或隐藏!

整个政府毕竟有几十万人负责巨大的部会与团队运作,说来真正麻烦的唯有民进党内部「派系势力的峥嵘需要费心调节」;除此之外,身为「宅女、缺乏民间友人、对基层毫无兴趣」的蔡英文,究其这1年多来的所言所思,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放行郭董疫苗」之外值得「政治挂齿」的代表作,蔡英文唯一有兴趣的,只有「策略性也实质的渴求、讨好年轻族群的话题支持」!

这些都使得骨子里压根对「科技、经济、文化、艺术」毫无真正兴趣的蔡英文,人生价值最终只有倾心于「台湾」为主体的国际战略、中美台关系,乃至两岸大陆,成为她无论日以继夜「运筹帷幄、细思极恐」乃至「任性放纵」的唯一领域!

特别是一旦她心目中认为两岸进程「应当推进」,无论从政治战略结构、思路意义、语法逻辑上,2022年终于来到某一个她在办公桌上初拟时,一时灵机一动,认定「再也不提中华民国」的元旦文告时刻来到了!

就如同101大楼的跨年烟火,今年底的台湾地方大选,恰是蔡英文继续「一手压制国民党势力、另一手紧抓民进党内部」的权力绽放时刻!但另方面却也是她被「台湾本土的歷史定位」质问、同时被「论文门的阴魂不散」继续追讨的度日如年!蔡英文当然在权力现实上已经开始「倒数计时」,赖清德待在身边随时发动撕咬,捉襟见肘的她当然早就顾不得「中华民国」了。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蔡英文 #权力 #中华民国 #元旦文告 #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