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9日,行政院长閰锡山率中央政府迁移台北,两岸分裂底定。
1950年3月1日,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宣告復行视事,重任总统,陈诚经立法院同意出任行政院长,7月,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改造案》,进行党组织的整顿。
鉴于内战期间对于学生运动的束手无策,国民党特别成立直属中央的知识青年党部,而自12月起,陆续在台大、师院、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台湾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科学校等各大学和专科学校设立知青党部。
根据《中国国民党中央直属知识青年党部组织规程》第11条之规定:「本党部採秘密方式,对外绝不公开。」知青党部的主任委员是在学校担任行政职务最高的党员,多数是校长,傅斯年非国民党员,因此台大党部主委是政治学系教授兼训导长傅启学,而师院主委就是校长刘真。
知青党部被赋以安定校园和政治侦防的重要责任,各大学党部最基层的学生小组工作甚至包括社会动态调查以及防谍肃奸,知青党部的应用表单中有人事调查表,要求党员要针对优秀同学、特种人才、和匪谍嫌疑分子作成登记,更者,还要求党员针对每一院、系、科、班级及住地里人事上的特殊情形作成纪录,以帮助党部决定应攻应守的作战策略。
由此可以想见,国民党明暗交织的组织网络,对大学里每个个人的影响或监控,乃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权力结构和控制体系,相对于松散的教师群体或学生群眾,国民党员的集体意志和行动,可以很轻易地让国民党取得左右大学校务会议以下的各级决策会议以及各级学生自治团体决定的机会,从而也能够在精确的计算后,左右学生自治的选举结果。
《中国国民党党章》规定入党最低年龄为18岁,为了使青年运动覆盖中学生,国民党则有必要在党以外发展青年组织,于是而有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在1952年10月由行政院长陈诚依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拟议之《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筹组原则》训令由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设立,救国团最初隶属于国防部总政治部,负责执行青年军事训练教育,国防部学生军训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即为蒋经国,蒋经国復经总统府参军长桂永清建请总统蒋中正聘任为救国团主任。
《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筹组原则》规定,高中以上学生一律参加救国团,社会青年则以16岁以上、未满25岁合于规定标准者得以参加。为实施军训教育,救国团乃全面在各高中、大专院校派驻教官,并在各校成立救国团大队。
而依国民党《健全各种青年团体与党的基层组织配合推行总动员工作实施办法》之规定,救国团在各校之组织建立以后,各校社团除学术性者,应于保留并由各校训导处督导加强其工作外,其他康乐性、政治性、服务性之各种社团,均一律归併于救国团,以求工作领导之统一。
国民党復订定《本党领导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各级组织简则》,在救国团内设立第九知青党部,而由此在各大学已设立知青党部的基础上,再将各校学生纳编入国民党实际领导的各校救国团大队。在既有的训育行政下,教育部训育委员会通过各大学训导处指导各校学生自治团体,而透过救国团和救国团对各个学校训导处课外活动组的领导,国民党党国体制对大学社团的影响乃更加全面而深入。
1964年救国团总团部乃订颁《辅导学校团委会工作要点》,明定大专校院的校园工作以加强辅导学生从事社团活动为中心,从此学生社团负责人或干部研习辅导训练,也成为大学团委会和训育单位的重要业务。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兼任副教授)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