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美国宣布对日宣战。而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也在一个月内被日本占领。杨惠敏陷入两难:前进美国无路,香港生活无着。因为那3000美元是美国银行的支票,只有到美国才能兑现。她只有退回大后方。

幸好,她在香港找到原八十八师的师附张裕良,他是杜月笙的学生,正在计画一批难民回到内地,让她跟着大伙儿走。他们化妆成小商贩,从九龙边界到深圳。再搭船从东江沿水路去惠州。后来杨惠敏才知道,同行的人有杜月笙、王正廷(外交部长)的公子等。

船行水上,沿途岸边时常遇见游击队放枪,险象环生。船夫建议找人去商量一下,请他们放一条生路。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人敢去当那一只在猫耳朵上挂铃铛的老鼠。杨惠敏看得出来,在场无见义勇为的男儿,于是她的勇气来了,「女儿身男儿心」,自告奋勇去交涉。

那游击队的首领也是个英雄人物,认出了杨惠敏,敬佩她的英勇,再一听她表明要回后方抗战,二话不说,即刻下令士兵不许放枪,他再上船一检查,发现整条船上都是文质彬彬、一脸惊恐的书生,根本无法通过险恶的水路,于是他决定好人做到底,保驾护航,带着他们一路到惠州。

惠州再转到曲江时,杨惠敏碰到从事救灾工作的陈志皋,请她留下帮忙,她在上海童子军就一直从事救灾,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派给杨惠敏的救灾任务并不轻松,是要回到香港接运难民到大后方。第一批是写孙中山传的吴经熊博士全家13人和上海申报主笔叶秋原全家14人。她要打扮成小贩,逐一去通知每个人到何处集合,如何乘坐车船等,最后总算平安救出。

梅兰芳赴欧,胡蝶同行(中央社)
梅兰芳赴欧,胡蝶同行(中央社)

第二批比较奇特,是林森的家属,有3、40人。到了第三批结束,她已经感觉日本警察在注意她,该回重庆了。不料陈志皋说,接下来这一批非她去连络不可,因有两个名人,是日本心亟欲拉拢的对象:梅兰芳和胡蝶。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演出要求,已经蓄了鬍子,表明心迹;胡蝶则被要求去东京游玩,拍一部《胡蝶游东京》,表示心向日本。国民政府想带他们到后方。如果不认识的人去接头,他们一定会恐惧是日本特务的诡计,不敢答应。但杨惠敏上过报,他们一定认得,爱国心举世皆知,可以信任。如此一来,这一次任务非她莫属了。

这激起了她的荣誉心,决定再冒一次险。她打扮成卖鱼的小贩,像个男子,手里拿一个盛满小鱼的篮子,身上俱是鱼腥味,找到梅兰芳的家。此时,梅兰芳己失去中国四大美男子的神色,满脸鬍鬚,衣着随便,像个潦倒落魄的半百老翁。他起初不敢相信,等到杨惠敏露出本来面目,他认了出来,便坦白表示,实在没办法走,逃难太危险也太辛苦,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剧团,手下4、50人要打理,不能弃之不顾。

如此苦衷,她也只能表示体谅。临走前,梅兰芳毅然决然的告诉她:「请你转告内地关心我的朋友,我梅兰芳绝不替日本人唱一出戏。」

随后,她转到胡蝶家。应门的老太太用一种怀疑的眼睛看着她。她赶紧表明:「我是重庆来的。」老太太惊慌的打量着她,不知道怎么反应。

「我是来找胡蝶小姐的,有一封电报要交给她。」

老太太将信将疑的往里通报去了。随后胡蝶出来了,招手让她进屋子去说话。

胡蝶果然是天生美人胚子,光艷照人。而且脑子非常清楚,从容的问了她一些关键问题。杨惠敏说明来意,同时拿出杜月笙从重庆打来的电报给她看。此时胡蝶完全相信了。更出乎意料的是:胡蝶非常果断明快,当下就决定即时回大后方,与全国军民共赴国难。

刚碰过梅兰芳钉子的杨惠敏非常开心。胡蝶叫女佣端出一份甜芋头给杨惠敏当早餐。那甜蜜的口感和胡蝶爽朗答应的快意,让她非常高兴,永远牢牢记得那甜芋头的滋味。因为那是她唯一一次和胡蝶的当面交往。

杨惠敏还特别交待,逃难过程很危险,最好只带两件行李,以避免不方便搬动。胡蝶随后和一批难民一起,离开了香港。留下她的母亲,也就是那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女儿仍在九龙。此举可能是避免引起注意。

杨惠敏没有走。因为此时日本正在追缉这个「中国的川岛芳子」,她怕同行会给胡蝶和难民带来危险,寧可独行。

戴笠(右)与上海闻人杜月笙(左)合影。(国史馆、军情局提供)
戴笠(右)与上海闻人杜月笙(左)合影。(国史馆、军情局提供)

然而就在一星期后,她听说了胡蝶和难民的行李被抢劫的事。而胡蝶的行李,据说有30箱之多。其中不乏她从影以来的全部积蓄、珠宝、收藏等等,胡蝶痛失毕生积蓄,心中充满怨念,更希望找回行李。有人告诉她,要从拦路土匪的手中找回行李,只有找黑白两道通吃的特务头子戴笠,这是唯一有办法的人。

胡蝶是名人,到了重庆,自然各方邀约宴请,其中就有戴笠。于是她向戴笠一诉苦,戴笠正想追求她,如此良天赐机,岂能放过,立刻兵分两路,一路查案子,一路去国外买珠宝。

一查,居然查到杨惠敏和另一个军统离职的商人赵乐天的头上。赵乐天是杨惠敏在路上遇见的跑单帮商人,因为要假扮成商贩,杨惠敏与他偕行比较方便,甚至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夫妻檔。但实际上,二人以兄妹相待。赵乐天和香港杜月笙的手下罗四维等人交往,而他们之中又有人为了情报工作,和日本警察、商社有往来。犬牙交错,互相渗透,这本来就是地下工作的特色。若要以交往关系来追查,那根本无殪做杨惠敏这种救助难民逃亡的工作了。然而,要以她交往的人来将她入罪,却非常容易。

就这样,杨惠敏以「通敌嫌疑」和「共产党」的罪名,被逮捕入狱。更严重的是,逮捕她的人不是警察,而是军统的特务。而逮捕后所送的讯问囚禁之处,竟是军事监狱。

负责侦讯她的是一个20多岁的少尉检察官,名叫李焕,和另一个少校。李焕问:有人说,妳是日本间谍,有没有这事?然而杨惠敏一说出四行献旗往事,以及在香港抢救名人的过程,就知道她不可能是日本间谍。于是他签了公文:杨惠敏是老百姓,不是军人,应该送一般法院审理。

却不料两天后,戴笠发话了:「你们不办杨惠敏,我就办你们。」

李焕知道惹上大麻烦了,吓得立刻以父丧为由请辞。军法学校毕业的他,自此离开司法系统,去念復旦大学法律系,后来加入蒋经国的中央干部训练学校,成为蒋的得意门生,到台湾后更受到重用。谁也没想到,侦讯杨惠敏会是李焕人生的转捩点。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未完待续】

#杨惠敏 #胡蝶 #梅兰芳 #戴笠 #军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