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对故总统蒋经国先生的评价,不同党派立场的人看法可能迥异。过去一般的认知是,蓝营会倾向肯定他对台湾各方面的贡献,以及其勤政清廉的作风与亲民爱民的形象如何深植人心。而绿营虽然未必否认上述看法,但通常更强调「白色恐怖」和威权统治造成的伤害,以及压制民主自由和牺牲人权保障的代价。因而长久以来,蓝营政治人物有以蒋经国的继承者自居,而绿营则多抱持解构批判的态度,双方似乎难有交集。
不过,从1月13日蒋经国逝世34周年纪念日至今一连串事态的发展,暨退辅会在「蒋经国追思音乐会」上公开强调其贡献,并将「蒋经国路线」定调为「反共、革新、保台」后,日前蔡总统出席「经国七海文化园区」开幕,又再度肯定蒋经国「坚决反共、坚定保台」的歷史,过往那种壁垒分明的情况,似乎已经有些松动。
然而,这一系列看似「尊蒋」的言论,却在政坛掀起风波,不约而同地引发来自不同立场的回应或批评。其中,泛绿阵营里反弹最为强烈的,莫过于一些具野百合学运背景,以「进步派」自居的学者或幕僚人士。他们认为蔡总统的谈话已经「背离了转型正义」,是「向威权象徵靠拢」,显示出她的「价值错乱」。而蓝营则主要认为这是对蒋经国路线的错误诠释,整体而言呈现出不知所措的状态。
另一方面,一些以某「资深媒体人」和亲绿侧翼为代表、一向站在当权者立场讲话的舆论,则对绿营「进步派」的反弹不以为然。他们除了不断肯定「抗中保台」的方向,也认为这番谈话显示出蔡总统「积极抢夺蒋经国路线话语权」、进一步接收「蒋经国牌」、甚至是「往蓝绿可能对话的交界处跨出一步」的企图,同时也映衬出那些仍旧坚守蓝绿分明立场人士的「困境和失落」,言语中尽是轻视和调侃之意。
媒体人放弃监督政府的责任,反而积极向当权者献媚、还顺道消遣在野党和其他异议人士,这固然不足取。然而,不以人废言的是,此等评论至少无意间点出一个值得观察和省思的现象,那就是蔡总统的讲话之所以会在蓝绿各自阵营内部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分裂,是因为隐约挑战了双方对于蒋经国的既有认知,以及间接揭露了由于蓝绿实力地位的转变,导致在关于如何诠释蒋经国政治遗产的道德立场上,事实上已经出现「物换星移」和「主客易位」的微妙变化。不过,应该进一步追问的是,在各执一词的争论中,蔡总统到底实际上继承了什么?
直观上看,蔡总统朝肯定蒋经国歷史地位和贡献的方向靠拢,引发了国民党对于基本盘遭到侵蚀的焦虑。但其实更深层的恐惧,则是认为她透过对蒋经国选择性的诠释和利用,让「反共」再度成为台湾政治的主流话语和政治正确,可以合理化各种滥权枉法的行径,并且更有效的压制异己。讽刺的是,当年掌权的国民党如今却成为被压制的对象,而以往反抗压迫、以「党外」起家的民进党,如今显然成为压制者。但这样「物换星移」和「主客易位」的事实,经由蔡总统公开肯定蒋经国后再也无法掩饰,同样也引发部分绿营支持者对于民进党的「民主进步神主牌」遭到颠覆的忧虑。
从表面上看,「进步派」人士的批判都有道理。但他们不愿面对的真相,是那些对于民进党背弃过往民主理想的担忧,以及台湾民主发展倒退的预示,其实早就已经成为现实了。其中最为吊诡的地方在于,除了口号从「反共復国」变为「抗中保台」,以及多了民选制度的表面妆点外,当前的民进党,无论是政治论述的逻辑,还是实际统治的手段,都与他们过去所批评威权时代的国民党,甚至是目前声称反对的中国共产党,有越来越趋近的态势,因此网民也多以「绿共」一词来调侃。
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面向,是民进党全面执政后,逐渐发展出一党独大的「新党国体制」,将原本五权分立的宪政制度设计架空,形同五权合一,监督制衡机制几乎失灵,独立机关的中立性也被削弱,严重侵蚀民主宪政的基础。这让政府权力越来越不受节制,于是就不断出现各种滥权枉法的情事。例如先前没有会议纪录的「3+11」、强推高端疫苗的错误决策无人负责,以及之前两度企图将「总预算案」和「地制法」径付二读,这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发展,则是建构特定对象为内部敌人的国家安全叙事、对于特定政府官员的造神,以及「恐共」宣传的逐渐回归。在解严之前,军中政战系统宣称「共匪」、「台独」与泛指党外异议人士的「岛内野心分子」是「三合一敌人」,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要将所有与政府意见不同的人,都塑造成与共产党一样的国家安全威胁和内部公敌,来达成寒蝉效应、压制异议的效果。
近年来民进党和其侧翼网军等拥趸,将凡是不支持民进党的个人或团体打成「中共同路人」,就是类似的逻辑。与此相配合的,还有不断激化的两岸关系、铺天盖地的「反共仇中」宣传,以及各种政府官员如何「英明神武」的「大内宣」。毕竟,外部敌人越是「恐怖」,才显示出内部敌人的「可恶」,同时带领全民「抗中保台」的领导人获得无条件的支持和拥戴,也就更加正当化。所谓「很多人为了要帮蔡英文圆谎,已经加入美化蒋经国的行列」、「再批评蒋经国好像就变成在批评您的愚蠢跟背叛,您跟威权时期的统治者已经分不开了」的现象,正是这种氛围之下的产物。
事实上,那些言必称「反共」的人士所刻意避谈的,是蒋经国无论从个人早期在苏联入党的经歷,还是掌权后的政治理念和统治手段,都看得出深受共产党影响的痕迹。例如设立政战制度,增强对军队的掌握。或是信仰特务政治,依靠军事情报局和警备总部来管控社会。另外就是推动由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有计划的协调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资本的同时又兼顾民生经济。备受推崇的十大建设和半导体产业,可以说都是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
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蔡总统真正试图继承的,其实是这种要打败共产党、完成「反共復国」的使命,就必须先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变成共产党的政治逻辑。然而,就像歷史所展示的,面对退出联合国、大陆和美国建交、石油危机、以及中共改革开放等变局,仅凭反共意识形态话语、一党独大的威权统治,以及发展型国家的经济政策,已经远不足以应对攸关政权生存的各种挑战。
简言之,相较于「反共復国」需要集中权力、隔绝两岸往来,以及管制思想,为了因应台湾社会的变迁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蒋经国「革新保台」路线的具体作法(诸如强化台籍人士参政、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以及解除党禁和报禁等)其核心思维就是要逐步分享原先被垄断的权力、放宽两岸交流,以及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也就是所谓民主化、自由化。如果硬要在蒋经国晚年这些睿智作法的前面加上「反共」的帽子,其实反而与「革新保台」的内涵格格不入—前者要集中权力,打击异己;后者则是包容开放,承认多元。
换言之,民进党政府这一系列强调蒋经国「反共」的操作,再配合执政期间各种滥权枉法的荒谬言行,投射出他们所真正向往的路线,并非「革新保台」所引发民主改革和社会开放的时代精神,而是在「反共」政治正确的旗号下,掩盖不住禁锢思想、压制异议和持续垄断权力的渴望。无论是「回归转型正义」,还是「促进蓝绿对话」,在这种环境之下都希望渺茫。
就如同「神鬼传奇」系列电影中,企图唤醒远古时代的「木乃伊」或「死神兵团」来恢復昔日荣光的野心家,都会遭到反噬、梦想破灭一样。在这个冷战结束和台湾民主化已经超过三十年、两岸民间频繁交流、两岸经贸互赖持续攀高的当下,民进党和其拥趸以「抗中保台」之名试图召唤被深埋在地下已久的「冷战幽灵」和「威权殭尸」,希望「再冷战」的愚行,不仅是道德和思想的双重堕落,最终也将证明既无法走蒋经国路线、也保不了民主神主牌而一事无成。
在野的「国民党人」当然可以把蒋经国当成一个情感和精神的寄托,心怀承继其衣钵的志向,甚至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远大理想当作奋斗目标。但在实际处境已经越来越像当年「党外」的情况下,与其听从「资深媒体人」的建议,拿香跟着民进党覆诵「抗中保台」的咒语,或许过去一些党外异议人士的反抗意志和实践经验,会比蒋经国的相关事蹟还更具有立即的参考价值和砥砺作用。(作者为台湾大学政研所硕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