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局网页上公告:「为避免两岸误判形势,欢迎有志之士提供有关对我们国家安全与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有利之讯息,并请留下您的联络方式…」网页上并注明国安局工作专线与电邮以供外界通报讯息。

要避免误判、精准掌握局势,其实国台办的说法最权威,即使被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称为「机关所在位置象徵了其非中共体系核心」,也常被台湾媒体称为「位于权力外围」,但作为专责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台工作政策的机构,国台办发言字斟句酌,是两岸关系里最重要的参考。面对台湾,中共军方、智库、政协,乃至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都常发言,却未必精确。例如军方偶有鹰派武统的论调,但不代表中共中央立场,最权威的讲法还是要以国台办为主。

大陆全国政协机关报批判立委林为洲「暗独」,日前国台办藉记者会表态,没有谴责政协报的说法,但也没背书,就表示「暗独」、「华独」、「独台」之类的名词本就是外行说法,不是官方用语。

不只暗独事件,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日前说「中共将单方面一次性处理台湾问题」,认为中共不会透过谈判推动统一了,这类例子国台办都有说法,针对性地,或者间接地表达中共立场,可归纳如下:「与台湾各界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既定原则不变。

台海形势因为中美既合作又较劲的关系,随之跌宕,成为美国戳弄中国大陆的筹码,在各式耸动的分析里,台湾一些舆论也倾向认为两岸将风波变动,而两岸关系中稳定的部份,难受媒体青睐。要在舆论里大胆强调两岸关系虽处变但不惊,不容易。

例如大陆全国人大通过港区国安法后,世界局势俨然风声鹤唳,在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如何制裁中国大陆与香港之前,我在《新新闻》专栏文章写着:「中共方面,也没特意拿着台湾或香港挑衅美国…美国没有挑台湾或香港为中美的决战点,台港是美国拿来逗弄、挑衅中国大陆的草螟仔,身不由己。」我认为「中国不会动武,台湾不敢台独,美国偶而挑衅。」

但打开当期《新新闻》目录,谈香港局势的文章多篇并陈,好几篇标题都用上了「新冷战」,眾学者、评论家的论调多是世界风雨欲来,认为台湾与香港是风暴中心,我的看法完全相反。

当时媒体声音里,除我之外,淡江大学教授张五岳也铁口直断,认为川普的制裁一定是雷声大雨点小,世界局势没那么危险。川普之后开了记者会谈香港,完全被张五岳料中。

日前正逢大陆全国两会,涉台议题被谈起,眾生喧哗中张五岳的评论再一次可作为准绳。他说「现阶段两岸、台海议题仍非北京当局重中之重的议题,短期来看两岸关系固然已经不同,但基本结构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会前大陆政协委员和学者提出中共将立「统一法」,张五岳认为是「状况外」,与北京政策主张有落差。他说,今年两会应是两岸议题最淡的一年。

国台办所属海研智库针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了重点,谈到经济、创新、区域发展、改革开放等,这些内容可以反映中共权力中枢思考的优先顺序:台湾很重要,但不紧要。台湾看待北京决策,必须理解台湾不是世界中心,台湾不该夜郎自大,应该推想一下,习近平每隔多久才会想到一次台湾?

北京绝不是民进党塑造宣传的氛围,好像中共谋我日亟。例如,共军常有飞机到所谓台湾「西南空域」,政府宣传成紧张恶意,但那本质是政治对话,军事意义其次。可以把中共当匪,但政府刻意错误解读,要不就是愚民,要不就是转移焦点,拿台海局势遮盖内政争议。

蓝营强调台海局势紧张,特别是上电视的名嘴们,夸大紧张然后究责于蔡政府,政治上也不智。拿中共武力优势压台湾人民,从两岸关系而言,与蓝营期待的台海和平背道而驰;内部政治而言,如此深蓝论调是自绝于台湾人民。

也有少数学者发言总预示了两岸将有大变,认为武力统一趋势明显,这也是错误解读。把自己的主观想像当成客观现实。或许反映他们不甘民进党执政,只能闷在心中。因为短期内在野党无能衝出僵局,而寄希望于大局能有大变,主观希望民进党获得惩罚,两岸一槌定音。若真以为如此才是海晏河清,是背离了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利益与两岸发展应有的和平走向。(作者为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台湾 #两岸 #国安局 #国台办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