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36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推行宪政的时候,同时亦决定缩减各党部的工作人员,先父浩公又被省政府改调为顺德县任县长一年。
顺德县紧临广州的番禺和中山县,都曾被日寇侵占统治多年,田籍帐册等因战乱多有散失,尚未能及时稽补;且离澳门和香港不远,县民有数十万以上在港澳二地谋生。故顺德县政的处理,施展较为困难,亦难免多受港澳侨居县民的影响。加上由港澳返乡投资的劳资纠纷,国共内战时期仍不歇的徵兵,而所徵兵员多逃港澳无法徵集等,都是当时做县长会踫到的死穴。
看浩公民37年(1948)4月12日之日记称:早参加县党部纪念周,继参与县兵役协调会开会,据报告顺德县復员两年余,已徵送新兵约2000名,而真系本人应徵者,仅有水藤乡之1人,而此人亦因犯盗窃罪,为应徵而避罪者。
仝月17日浩公之日记:广州行辕兵站督徵组,由组长胡锐军率领粤中师管区副司令詹行旭,广东军管区司令部专员刘岸,团管区司令薛季良,副官侯智深,民政厅股长冯翊等6员,于昨夜到县,今上午9时,召集各乡镇长队附开会,予坦诚报告顺德復员后徵送新兵情形,计民35年度配兵1204名,已徵1182名,欠22名;民36年度配兵683名,已徵650名,欠33名;今37年度配兵1176名,现4月仅徵到80名,届时能徵送多少未知;连同前两个年度,顺德已徵送新兵1913名,此1913名新兵,真正系其本人应徵者仅水藤乡之1人,其余1912名全系买顶。今9县同时徵兵,造成本县到邻县买兵已不可能,故能否在限期前完成徵兵任务,殊难乐观。
这连年的外患内乱战争,人民多不愿应徵当兵,实可理解。岂止县长难为,部队亦有缺员之苦。战斗兵员都不足,在前线如何作战赢得胜利?作战是双方在战场上的生死对决,既影响国家的存亡或政权存续,尤涉及普罗百姓的生计与安全。难怪我国军队从民国初年的军阀,至抗战,至内战,各方为充实兵员员额,买兵顶替或强捉良民当兵等情事,难以禁绝。尤其较重大的会战后兵员损失较多,而又急需补充兵员而不可得时,强徵或捉兵之事更容易发生。
国府陆军第118师第353团杨书田团长,在其徵兵日记中记载说(资料来自网路,未见日期,推判其日期应在1948年末至1949年夏间):在江西省黎川县新城镇徵兵时,曾藉杀人立威,死者包括李长耀,他是以接掌其父李流芳第六保第一甲甲长身分,以符合缓徵资格抗徵,另一为饶达三,以师范毕业但未服教职不符缓徵而抗徵;另还关押了领导抗徵的大芸乡前乡长陈原和。
由此可见,徵兵之难,先困住了县太爷们;前方部队临时有所急需时,军队就直接介入徵兵业务了,还可杀人立威呢!故民37年(1948)12月15日徐蚌(淮海) 会战国军失利,黄维的第12兵团全军被歼,伤亡及被俘者11余万人。黄维被俘,胡琏突围受伤,突围到蚌埠后,设收容站收容突围归来的官兵两千余人,后赴上海医治復元。
蒋中正总统于1949年1月下野前,授权胡琏重建12兵团,国防部给他一纸命令,指定由浙、闽两省各徵新兵3万人,江西新兵1万5千人。请问在这风雨飘摇的时日,还能稽徵到新兵?但部队的官兵们有了这一纸命令在手,将在外自然有将在外的办法呗。
这一纸命令,浙江、福建两省都表示碍难照办,只有江西省主席方天,是抗战时石牌之役与胡琏一同获颁青天白日勋章的老长官,愿意配合重建12兵团而推动徵兵。方法是先创设怒潮军校扩大招生,培养基层干部,同时严格实施徵兵,晚期并以「抢救青年」为名,强抓壮丁入伍。
(朱伟岳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