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的桃园市长提名风波,在罗智强宣布参选,以及党中央立刻声明「罗智强很弱,选策会排除提名」后,已经进入「非结束的结束」或「结束的非结束」阶段。对国民党来说,罗智强参选事已结束,但是对国民党的风波危机而言,这件事不仅没有结束,风暴正在扩大,已经衝击到桃园选情、全台选情与国民党的形象。
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表示:国民党目前为止所有县市都没有採用初选方式,党中央还会继续做民调,最后不排除以徵召方式处理。要了解,「民调、初选、徵召」是3个不同的概念,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各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国民党在桃园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到底应以何种方式为优?这是国民党必须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初选」是一个最符合参选平等,最能够服眾的一种制度。参选初选者必须先进行一场或多场的政策发表或政策辩论的政见会,在政见会结束后,党部才开始进行党员投票或当地的全民调,最后提名一位最受肯定者代表政党参选。
「民调」是指政党在不办初选的前提下,用民意调查的方式,找出一位民调最高者。这个方法最为简便,但由于这是完全建立在选民对于参选人的社会形象或其知名度之上,与参选人理念、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于民主政治的深化善化其实意义不大,对某些参选人也并不公平。
「徵召」建立在该选区没有适当人选,或产生的人选并不足以击败对手的情形下,党主席可以乾坤独断,承担所有负责,以徵召方式推举参选人。
目前的现状是,罗智强虽非桃园在地人,但其空战能力强,是国民党青壮辈的佼佼者,为国民党的重要资产。罗愿意为桃园奉献也是好事一椿,如果桃园乡亲及党中央轻而拒绝,不仅会引起罗的支持者的不满,也会衝击国民党的社会形象。
「地方自治」本就应是以地方人才为优先,桃园在地也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在2020年胜出的立法委员都是强棒,可以长期担任议长更是眾望所归之人才,因此无论「民调」或「初选」,在地精英应有优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参选机制,就轻而拒绝有意愿来桃园服务的优秀青年,桃园民眾应也不愿乐见。当然,罗智强必须在宣布参选意愿后,应立刻将户籍迁入桃园,而成为桃园的「在地人」,这既是诚意,也是对桃园选民的尊重,更才有正当性参与接着而来的初选或民调。
国民党长久以来经常迴避「初选」,总是想以便宜行事的「民调」来推举候选人。在有多位参选人的情形下,「初选」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让社会大眾更深刻地认识参选人,而不只得凭藉模糊印象而接受民调,这是对选民的尊重;其次,可以公平地让每位参选人都有机会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这是对参选者的尊重;第三、可以把选举的焦点从政治八挂转移到正面的政策辩论上,这对于提升目前国民党不佳的社会形象然有益,也是是对政党政治的尊重,这一点对现阶段的国民党尤为重要。
不论在不经过「民调」或「初选」,或经过「初选」已经产生的候选人之后,党主席是否仍然最后还要「徵召」其他人,这就进入「政治层面」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了。
既然已经没有防范于未然,当罗智强公开宣布参选市长后,纯民调已不是可杜悠悠眾口的选项了。要否「初选」或者摆明「徵召」是唯二的两个选择。「徵召」可避免议题再燃烧,但必然也有会有人不服。「初选」是亡羊补牢,补网得鱼的最佳选择;也是不仅能解决问题,更可为国民党提升社会形象的唯一选择。
(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