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19日再对死守马立波(Mariupol)炼钢厂的乌军下投降通牒,呼吁乌军及外国佣兵在莫斯科当地时间中午12时(台湾时间下午5时)以前投降。图为马立波炼钢厂上方窜出浓烟。(图/路透社)
俄罗斯国防部19日再对死守马立波(Mariupol)炼钢厂的乌军下投降通牒,呼吁乌军及外国佣兵在莫斯科当地时间中午12时(台湾时间下午5时)以前投降。图为马立波炼钢厂上方窜出浓烟。(图/路透社)

俄乌衝突何时能结束?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主要取决于衝突双方想要实现的目标。

同时也与乌克兰背后支持力量想要达成的目标有关,尤其是世界头号大国——美国。

现在,美国官方已经表态,他们认为俄乌衝突很可能持续到今年年底。

因为,有了充足的时间,华盛顿才能借这次俄乌衝突实现三个目标: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乌克兰,一个被削弱和孤立的俄罗斯,以及一个更强大、更统一和更坚定的西方。

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话说,「我们认为这三个目标都在眼前。」

尤其是据美国媒体透露,美国正在制定「长期孤立俄罗斯」的新战略,其目的就是「削弱俄罗斯、击败俄罗斯」。

1

多家西方媒体17日称,不少人士预感,乌东大战将是一场残酷的血战,俄罗斯将不惜一切要获取这场胜利。

它们声称,俄罗斯对乌克兰「非军事化」的目标已然「幻灭」,即使乌克兰人可能放弃加入北约,也将继续使用西方尖端武器武装自己。现在,英国准备好为乌克兰提供反舰导弹,美国提供装甲车和大口径火炮系统,斯洛伐克则送去了S-300反导系统。

美国等北约国家的目的,是在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之前,阻止俄罗斯获得一场胜利。

而它们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那就是用战争孤立俄罗斯,甚至拖垮俄罗斯。它们想借鉴歷史的经验。

第一个是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

当时,为了巩固其在远东的利益尤其达到控制朝鲜的目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派遣远征军与表面看似弱小的日本开战,因为轻视对方的战力,准备不足,情报错误百出,结果看似强大的俄罗斯被日军击败。

失败引发当时俄罗斯内部的强烈动盪,沙俄帝国摇摇欲坠,几年后进入歷史。

第二个是苏联在阿富汗折戟沉沙。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持续十年的战争,苏联当时的损失并非巨大,战争本身也并未置苏联于险境,然而,失败带来的耻辱使苏联陷入内部矛盾和猜忌的状态。苏军撤离阿富汗两年后,1991年苏联崩溃解体。

所以,西方一些政治精英认为,要完成对俄罗斯政权的颠覆,就要让「俄罗斯遭遇失败」。

在这一地缘战略盘算之下,我们看到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在战场上向乌克兰提供越来越富有攻击性的武器,帮助其与俄罗斯作战。同时,在其他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孤立和遏制俄罗斯。

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本周将在华盛顿召开春季会议。乌克兰总理与财长和央行行长计划赴会。他们将与G7国家金融官员举行会谈,并参加世行举办的乌克兰问题圆桌会议。

乌克兰财政部长马尔琴科和央行行长舍甫琴科,将于4月21日参加这场圆桌会议。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上周表示,世行正准备向乌克兰提供15亿美元的一揽子支持。

而且就在前几天,立陶宛方面发布消息称,该国外长和财长已向七国集团外长和财长发出呼吁,要求立即永久终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成员资格。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7日表示,欧盟计划对俄罗斯实施第六轮制裁,主要针对俄罗斯最大商业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同时也将包括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

迄今为止,俄罗斯最大的银行——联邦储蓄银行一直「幸免于难」,该行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是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付款渠道之一。

冯德莱恩说:「我们会进一步锁定俄罗斯银行业,特别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这家银行占俄罗斯银行金融(业务量)的37%。此外,当然也会有能源的议题。

义大利总理德拉吉17日的一个表态,也暴露了西方目前的想孤立俄罗斯的心态。德拉吉宣称,「西方与俄罗斯对话的努力很多是白费嘴舌」。

2

美国《华盛顿邮报》16日刊登文章称,美国及其盟国正在为不再与俄罗斯合作做准备,而且正在计划一项旨在「孤立和削弱」俄罗斯的长期战略。

美国国务院、五角大楼、盟国国防部以及北约和欧盟,都已经为这项战略制订了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金融、外交、商业等各方面的新政策。

在战略方面,美国拜登政府即将公布《国家安全战略》,这份文件本应于去年通过法律提交,但迄今仍未完成,估计原因是该文件可能临时进行了许多修改,改变其最初计划聚焦于中国和美国国内问题的做法。

五角大楼今年3月份以机密文件的形式向国会提交了新《国防战略》。该战略将中国列为首要目标,将「俄罗斯挑战」列为另一个重点目标。北约也将于6月公布新战略文件,「打击俄罗斯的新重点」将被纳入新战略文件中。

北约上一份战略文起草于2010年,当时呼吁北约与俄罗斯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北约官员已经明确表示,今后这将不再是北约的目标。

美国总统拜登上月在访问华沙时曾语出惊人地表示,「普丁不能继续掌权」。与此同时,另一位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虽然我们不是在讨论政权更迭,但如果普丁继续以这种方式行事,很难想像会出现稳定的局面。」

现在看来,这些话并非说漏了嘴或者随口说说那么简单。

在军事方面,自2月24日俄罗斯出兵以来,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26亿美元的新军事援助,预计还将提供更多所谓的致命武器。拜登政府官员曾表示,他们预计乌克兰的衝突可能会「旷日持久」,甚至持续数年。

目前,北约正寻求加强其在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军事力量。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美国向欧洲增派了数万名士兵,其中许多部队被部署在与乌克兰和俄罗斯接壤的东欧国家。美国军方领导人正在寻求永久增加驻军。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密利将军提出,美国可以在东欧盟友建立新的永久性基地,美军可以在这些基地轮流部署。目前美西方国家打击俄罗斯的一个重要行动是向乌克兰输送大量的武器。

在经济方面,多年来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一直保持着强劲的贸易关系,对俄罗斯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目前欧盟正在寻求改变这一状况,比如宣布对俄罗斯煤炭的禁令。

欧盟还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减少三分之二,并在2030年前停止从俄罗斯进口所有化石燃料。

而华盛顿已经先行一步,也签署法案结束了美国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关系,并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在地缘政治和外交方面,美国的欧洲盟国宣布将在未来逐步增加国防预算。芬兰和瑞典计划将在6月马德里峰会之前申请加入北约,一些西方媒体称,「这是欧洲安全平衡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意味着大西洋联盟在俄罗斯边境的军事存在将大幅增加。

3

但是,美国及其盟国制定「孤立俄罗斯」的战略,只能代表世界上一小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更多的国家并非愿意走上这条道路。

而且,即便在欧洲内部也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策略。

从长远来看,虽然该战略的目标是打击俄罗斯,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孤立的过程中,欧洲经济也将遭受重大打击。

所以,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不少政客认为有必要与俄罗斯保持沟通。比如匈牙利欧尔班领导的政府,就与俄罗斯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

另外,已经进入第二轮竞逐的法国总统候选人雷朋日前还重申自己的承诺,如果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将调整法国与北约的关系。

她说:「我不会把我们的军队置于北约统一指挥之下,也不会置于未来的欧洲指挥之下」,并拒绝「隶属于华盛顿的保护之下」。雷朋还重申,和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机构的做法一样,她仍将坚持《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款即集体防御条款。

同时,雷朋主张改善和俄罗斯的关系,并提议俄乌战争结束后,北约应与俄罗斯达成「战略和解」,并强化彼此的联繫。

在德国,有许多人支持与克里姆林宫保持对话的大门,以促进最终的和解。

一位资深美国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现在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为了自己的地缘政治目标,推着欧洲敌视俄罗斯。而这种「孤立俄罗斯」的战略也有一定试验性,因为美国和北约将中国视为未来长期的「竞争对手」,我们要提防美国和北约把现在用来对付俄罗斯的手段,今后拿来对付中国。

当然,孤立某一个国家或者与某一些国家划线,这种做法让很多人联想到了冷战时期。很多国家并不愿意回到那种严重对抗的状态之中。你安全了,意味着我不安全。这种零和博弈,最终让各国都把资源投入到武器採购等军事安全能力建设中。

而发展经济和民生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

除了欧洲一些国家不愿意重走老路之外,从目前看中国、印度都不希望如此,而亚洲的其他国家,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都持相近的立场。

当前,由于国内族群矛盾撕裂、政治极化严重、通膨水平创下40年来新高,路透社和益普索集团联合开展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上周跌至41%。这是拜登总统任内的最低支持率之一。

尤其是盖洛普的最新民调则显示,拜登的支持率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大幅下降约20%。面对国内面临的危机,美国政治精英拿出了最擅长的做法,通过一切手段,把矛盾关注点向外部转移。

而为了实现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美国从来都毫无顾忌,将其他国家当做垫脚石。

(本文来源:「」公眾号,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俄罗斯 #美国 #北约 #目标 #乌克兰